天气转凉,心脏不好的人这7点要注意
心脏病目前仍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的人数超过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总和。
随时寒露的到来,气温继续下降,早晚温差变大,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而猝死的情况也常常在这个阶段大大增加。
心脑血管意外为什么在秋冬季高发? 应该如何应对?
1
气温 低导致 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
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0 ℃ ,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 7%。
应对策略: 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该穿就得穿。气温很低或阴冷的雨雪天时,要保证室内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外出时记得做好保暖防护。随着室内外温度的变化穿脱衣服,不要让身体觉得忽冷忽热。
2
血压波动大 可能因为情绪、激素水平的变化、室内外温度的变化造成,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容易造成心绞痛或脑血管的问题。
应对策略: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有时,与夏季同样剂量的降压药在秋冬季的控压效果可能不理想,所以应该注意做好血压监测,出现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不适及时就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用量。
3
血脂升高 在秋冬时很常见,气温下降了人们开始管不住嘴,倾向于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这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脂,会增加患者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
应对策略: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
4
维 D 水平下降 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已被多个研究证实,维生素 D 缺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应对策略: 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 D 的吸收,在天气适宜时,多出去走走。另外,还可以在每日饮食中选择维生素 D 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海鱼等。
5
静止时间过多 是另一个天冷的常见不良习惯。许多人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活动,久坐或者久卧,血流缓慢,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这样的血栓不但会阻断了正常的静脉血液回流,血液淤积导致相应的部位疼痛、肿胀,一旦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将导致中风、心脏病等严重后果。
应对策略: 在心肺系统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动起来,不一定要是运动,也可以在家里走一走,做点家务。
6
呼吸道感染 在秋冬季发生率上升。感染后,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
在年轻人中,因为感冒引发心肌炎进ICU抢救的案例也不少,仅从 流涕、鼻塞、咽痛、头晕头疼、发热、乏力等 早期症状看,难以与感冒区别,但是在2周左右如果出现明显的胸闷、胸痛、心慌就需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需要及时就医。
应对策略: 预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
7
忽略早期症状,耽误治疗 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令人遗憾的错误做法。
大部分突发心脏病都是 瞬间感到心脏难受,脸色煞白,满脸虚汗这些普遍症状,但每个人又会表现出一些特有的症状,事实上有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肚脐以上原因不明的疼痛都应该引起重视。
比如有人胸疼,有人感觉憋气、心慌,还有人表现为后背疼,甚至牙疼。
应对策略: 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应立即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一般来说硝酸甘油的药效更明显。同时尽量保持平卧姿势,放松身心,观察症状是否减轻,如果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立即联系急救医生了。
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审稿专家:陈牧雷主任,从事心脏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二十余年,熟悉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国内、国际多项大规模药物临床试验,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颇有心得。
点击下图,即可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