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什么?

一:癌症和肿瘤是一回事吗?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这种异常增殖一般是克隆性的。肿瘤的形成,是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1:肿瘤生长缓慢,没有侵袭性或侵袭性弱,不从原发部位播散到身体其他身体部位,对人体的危害小、称为良性肿瘤。

2:肿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可以从原发部位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肺癌转移到脑部,肺癌骨转移)对人体危害大称为恶性肿瘤,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癌症.

肿瘤的形成、主要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的结果,可能还和细胞正常的死亡机制发生障碍有关

但是,细胞异常增值不一定就会导致肿瘤形成,在某些生理状态下,以及在炎症、损伤修复等病理情况下、机体细胞或组织常有非肿瘤性增殖,这种增殖会受到控制,且有限度。

肿瘤性增殖,与机体不协调、对机体有害,一般是克隆性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失去控制,具有相对自主性。

简单概括如下:

癌症=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白血病和淋巴性)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良性癌症=不存在

二:环境致瘤因素

可以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物质统称为致癌物。致癌物起启动作用(激发作用),引起癌症发生过程中的始发变化。某些本身无致癌性的物质,可以增加致癌物的致癌性,这些物质叫做促癌物。促癌物起促发作用。恶性肿瘤的发生常常要经过启动和促发这两个阶段。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环境致瘤因素。

一、化学物质

有些可能和人类癌瘤有关。多数化学物质需在体内(主要是在肝脏)代谢活化后才致癌,称为间接致癌物。少数化学物质不需在体内进行代谢转化即可致癌,称为直接致癌物。

(一)间接化学致癌物

1,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生率日益增加,与吸烟和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此外,烟熏和烧烤的鱼、肉等食品中也含有多环芳烃,这可能和某些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有一定关系。

2.致癌的芳香胺类     如乙茶胺、联苯胺等,与印染厂工人和橡胶工人的膀胱癌发生率较高有关。

3.亚硝胺类物质  

 可能引起人胃肠道癌等。肉类食品的保存剂与着色剂可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也可由细菌分解硝酸盐产生。在胃内,亚硝酸盐与来自食物的二级胺合成亚硝胺。我国河南林县的食道癌发病率很高,与食物中的亚硝胺含量高有关。

4.真菌毒素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霉变食品中。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含量最多。黄曲霉毒素 B1 是异环芳烃,在肝脏代谢为环氧化物,可 使肿瘤抑制基因 p53 发生点突变而失去活性,这种毒素可诱发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导致肝细胞慢性损伤和再生,可能为黄曲毒毒素 B1 的致突变作用提供了条件。 

HBV 感染与黄曲霉毒素 B1 的协同作用可能是我国肝癌高发地区的主要致肝癌因素。

(二)直接化学致癌物

直接化学致癌物(此类致癌物较少)主要是烷化剂和酰化剂。有些烷化剂用于临床,如环磷酰胺既是抗癌药物又是很强的免疫抑制剂,用于抗肿瘤治疗和抗免疫治疗。由于它们可能诱发恶性肿瘤(如粒细胞性白血病),应谨慎使用。

二、物理致癌因素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引起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电离辐射可引起癌症。放射工作者如长期接触射线而又缺乏有效防护措施,皮肤癌和白血病的发生率较一般人高。

三、病毒

(一)DNA 肿瘤病毒

与人类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 DNA 病毒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有多种类型。其中,HPV-6 和 HPV-11 与生殖道和喉等部位的乳头状瘤有关;HPV16、18 与宫颈原位癌和浸润癌等有关。

2. Epstein-Barr 病毒    EB 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等肿瘤有关。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多见,

3.乙型肝炎病毒(HBV )     HBV 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几率是未感染者的 200 倍。

(二)RNA 肿瘤病毒

主要发生于日本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 ),与人类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 I 有关。

三,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 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 1/3;其次,不酗酒。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特别是熬夜,会削弱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和抗癌能力。

2)保持良好的心情.癌症的发生大多与心情有很大的关,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压力可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减弱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和抗癌能力.

3)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热能的摄入过多,易发生肥胖,肥胖者易患结肠癌、乳腺癌;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少吃,而提倡吃鸡、鱼、兔、牛肉等含蛋白质多、脂肪低的动物性食物。要多食一些抗氧化剂食物(维生素 C,E,β-胡萝卜素)、富含纤维素食物、蛋白质和多糖。多吃含维生素 A 和 B 的食物,如肝、蛋、奶等以及胡萝卜,可减少肺癌的发生。

4 )要减少食物中致癌物的摄入(如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烟熏油炸食物中所含的多环芳烃、油煎蛋白质食物产生的谷氨酸、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等)。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有害的酸性代谢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

6)减少致癌物质的接触.如装修房子尽量使用环保材料,新房子尽量多排排室内家具和地板散发的有毒致癌气体,搬家前检测同位素是否在正常标准以下.新车也要注意通风散发皮子和装修木材含有的致癌物.

7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预防肿瘤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这些预防方式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起不到根本作用,如果有家族性肿瘤,需要进行体检,体检是最好的预防方式。体检分年龄段,40 岁以上人的体检内容不同,这个年龄是高发年龄,针对年轻人就不会做针对肿瘤性的详细体检。癌症的发病率除了遗传性肿瘤或者先天性肿瘤,都是发病于中老年人。体检对于中年人非常重要,建议 45 岁以上男性胃镜检查每两年最好做一次,抽烟的人,最好每年都可以做一次胸部 CT 检查。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癌症多半是

癌症多半是"省"出来的!这些食物尽快扔掉,别舍不得

#概述
张银刚医生
张银刚医生
血癌指的是什么?一个病例告诉你它有多可怕

血癌指的是什么?一个病例告诉你它有多可怕

#疾病预防 #疾病病因 #血液科
丁彬彬
丁彬彬
得了癌症究竟要不要化疗?化疗会让人死得更快吗?

得了癌症究竟要不要化疗?化疗会让人死得更快吗?

#肿瘤科 #化疗药物治疗
丁彬彬
丁彬彬
癌症不可预防吗?如何降低癌症病发率?

癌症不可预防吗?如何降低癌症病发率?

#饮食营养 #疾病概述 #肿瘤科 #其他检查
营养师王钦先
营养师王钦先
那些不治而愈的癌症,到底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那些不治而愈的癌症,到底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青年 #中年 #老年 #疾病概述 #疾病检查 #肿瘤科 #中医治疗
方健
方健
癌症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并不远?

癌症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并不远?

#疾病预防 #吸烟 #饮酒 #常见症状 #生活科普
梅好健康说
梅好健康说
任何人都有22%的几率患癌!揭秘中国癌症之“最”

任何人都有22%的几率患癌!揭秘中国癌症之“最”

#检查 #诊断 #肿瘤科 #常见症状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胆囊癌有什么症状及怎么治疗?

胆囊癌有什么症状及怎么治疗?

#肿瘤科 #常见症状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肝胆胃肠知识讲解
肝胆胃肠知识讲解
癌症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癌症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疾病检查 #肿瘤科 #常见症状
外科苗主任
外科苗主任
癌症早期有什么症状?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

癌症早期有什么症状?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

#概述 #常见症状
主治医师张新华
主治医师张新华
降低癌症恶病质 补充鱼油+硒酵母

降低癌症恶病质 补充鱼油+硒酵母

#癌症治疗 #癌症治疗 #鱼油 #肿瘤缩小 #鱼油 #肿瘤缩小 #癌症患者 #硒酵母 #硒酵母 #生活质量 #癌症恶病质 #营养补充 #免疫力 #癌症恶病质 #营养补充 #免疫力 #营养干预
恶病质早期症状

恶病质早期症状

#恶液质 #治疗 #恶液质 #治疗 #饮食 #肿瘤 #营养不良 #肿瘤 #营养不良 #药物 #科室 #恶病质 #恶病质 #锻炼 #医院
右侧卵巢癌有什么症状

右侧卵巢癌有什么症状

#治疗 #饮食 #卵巢癌预防 #体检 #卵巢癌治疗 #卵巢癌治疗方法 #卵巢癌 #预防 #卵巢癌症状 #卵巢癌体检 #症状 #运动 #卵巢癌饮食 #卵巢癌运动
ISME J:人体肠道微生物与肺癌患者密切相关

ISME J:人体肠道微生物与肺癌患者密切相关

#病因 #放疗 #病因 #放疗 #预防 #治疗方法 #环境污染 #靶向治疗 #治疗方法 #环境污染 #靶向治疗 #早期治疗 #肺癌 #日常保养 #遗传因素 #肺癌 #日常保养 #遗传因素 #早期发现 #症状 #化疗 #症状 #化疗
癌症恶病质怎么办

癌症恶病质怎么办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胃癌治疗 #肺癌治疗 #艾滋病治疗 #癌症恶病质 #胃癌 #艾滋病 #放疗 #癌症恶病质 #放疗 #营养支持 #肺癌 #营养支持 #癌症治疗 #心理支持 #化疗 #癌症治疗 #心理支持 #化疗
浆细胞骨髓瘤晚期症状

浆细胞骨髓瘤晚期症状

#靶向治疗 #浆细胞骨髓瘤晚期症状 #靶向治疗 #肾功能损害 #感染 #放疗 #肾功能损害 #感染 #放疗 #骨痛 #贫血 #骨痛 #贫血 #浆细胞骨髓瘤 #神经系统 #化疗 #神经系统 #化疗 #浆细胞骨髓瘤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