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

中风偏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甚至有许多医务工作者也常常用这个词汇来向脑卒中(也就是中风)患者来说明该病的危害,在一定时期,确实增强了全社会对该病的重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服务门类不断完善的当下,“中风偏瘫”这个词汇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为“中风也可以不偏瘫”。

脑卒中患者常常表现为一侧肢体的“无力”,造成患者不能站立及行走,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不能重回家庭生活和工作岗位,对个人及家庭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但表现出的“无力”真的是因为没有力量吗?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和康复医学的不断实践,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大脑就像一个司令部,这里既有“司令官”(大脑皮层),也有“传令官”(神经纤维),只有司令部作出正确的命令,传令官及时准确的把命令传达给士兵(肌肉骨骼),士兵才能有效的执行命令,完成运动。我们大脑里的司令官左右各一,传令官也有2个,正常情况下,2个司令官既有分工又协同的工作,2个传令官向身体两侧的士兵传达同样强度的命令,我们的身体就能完成准确、协调的运动。脑卒中患者单次发病后,会出现4种情况:一侧的司令官不工作了;一侧的传令官不工作了;一侧的司令官和传令官都不工作了;或者它们的工作能力下降了。这就出现了脑卒中后瘫痪了(不工作了)和异常模式(工作能力下降了),而我们的士兵(肌肉骨骼)都是健康的,那么这种“无力”显然就不是肌肉的没有力量,只是因为我们的司令官和传令官罢工或工作能力下降了造成的。那么,康复医学就是要重新让我们的大脑里的2个司令官各司其职的工作,并让两侧的传令官传出同样强度的信息,从而让我们的士兵重新恢复活力,让我们的身体重新获得运动的能力。
那么现实是不是如此呢,我们和我们的许多患者不断努力,大部分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都恢复了步行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一些年轻患者甚至恢复了工作的能力,用实际表现证实了中风也可以不偏瘫。所以,不幸罹患中风的患者,通过及时正确的现代康复治疗是可以实现独立步行,生活自理,甚至回归工作岗位的目标的。
向本文作者提问
何伟·副主任医师
何伟副主任医师可处方
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
擅长:擅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中枢整合康复治疗,如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康复;颅脑外伤后遗症的综合康复治疗;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治疗等。
¥30
问医生
#概述#诊断#神经内科#中风病#脑血管病?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应及早治疗,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简介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容乐观,若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后遗症。重症患者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诊断依据:根据临床症状,如头痛、晕眩、面瘫、麻木、意识障碍等,结合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常规,判断血液各项指标、凝血功能是否正常,评估出血风险;影像学检查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明确诊断。脑卒中有哪些类型?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较常见,我国人民2013年脑卒中年龄标化(排除年龄结构影响因素干扰)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114.8/10万和246.8/10万人年[1]。是否可以治愈?部分轻症患者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重症患者往往容易治愈且容易遗留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是否遗传?有一定的遗传性[2]是否医保范围?是
何伟·副主任医师伊志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