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

炭疽是炭疽杆菌侵犯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属于一种自然疫源性乙类传染病。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食草类动物,比如:羊、牛、马、骆驼等。炭疽主要是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接触、吸入途径以及消化道途径引起感染。

 
炭疽诊断是根据流行病学史资料、典型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血清学和病原学等特异性化验来综合分析确诊。那么,炭疽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是什么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炭疽病的临床表现。
 
1.炭疽病的潜伏期因炭疽杆菌侵入途径不同而有所不同,皮肤炭疽潜伏期一般1-5天,肺炭疽和肠炭疽一般潜伏期多在几小时之内。
 
2.皮肤炭疽。疾病初期多表现为斑疹或丘疹,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水疱、周围组织的肿胀、以及类似焦形成等。
 
3.肺炭疽。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4.肠炭疽。多表现为高热、腹痛、腹泻、黑便等。
 
(二)炭疽病的防治。
 
1.炭疽病的治疗主要是在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病原学治疗,临床多用青霉素G。
 
2.炭疽病的预防,需要对炭疽病患者加强管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并且对从事畜牧业、屠宰业、以及兽医等高危人群注意及时接种炭疽杆菌活疫苗。另外,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力。
向本文作者提问
刘伟丽·副主任医师
刘伟丽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可处方
山西省一O九医院感染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0606|响应时长15分钟
擅长:艾滋病,狂犬病,新冠肺炎,梅毒,水痘,肝炎,结核,等各种传染病。并且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擅长对各种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30
问医生
#肺炭疽#胃肠炭疽#恶性炭疽(栋毛工病))#炭疽
阅读数 3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受感染部位出血、坏死和水肿病死率高,治疗方式为抗菌及对症治疗简介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食草动物,特别是牛、马、羊,其次是猪和狗。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排泄物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皮肤炭疽较多见,其次为肺炭疽和肠炭疽,严重时可继发炭疽杆菌败血症和炭疽脑膜炎。潜伏期因侵入途径同而异,皮肤炭疽的潜伏期一般为1~5天,可短至几小时,长至2周左右;肺炭疽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几小时之内;肠炭疽潜伏期短于24小时[1-2]。疾病类型[1-2]: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症状表现[1-2]:皮肤炭疽:表现为斑疹、丘疹、水泡,后形成溃疡、结黑痂,明显疼痛,稍有痒感。肺炭疽: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等。肠炭疽:主要表现为高热、剧烈腹痛、腹泻、呕血、黑便等。诊断依据[1]:依据患者病原学检查阳性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明显升高(4倍以上)可确诊。是否具有传染性[2]:有传染性。炭疽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病,7~9月为发病高峰,吸入型多见于冬、春季。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传染源:感染了炭疽杆菌的病畜及其排泄物。传播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和有菌的动物皮毛、肉、骨粉均可引起皮肤炭疽。吸入传播:吸入带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一种弥散在空气中,借助空气为载体,可四处飘散传播的固态或液态的小颗粒)可引起肺炭疽。消化道传播:进食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和乳制品可引起肠炭疽。怎么预防[1]?接种炭疽疫苗可有效预防。是否常见[2]?在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的牧区常见,在发达国家少见。近年来我国仅有个别发病案例,多集中在贵州、新疆、甘肃、四川、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每年发病人数在40~1000人。是否可以治愈[1-2]?轻症可以治愈。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若及时诊治,炭疽病死率较高。皮肤炭疽的病死率为5%~11%,肺炭疽的病死率在80%以上,肠炭疽的病死率为25%~75%,炭疽败血症的病死率为80%~100%。是否遗传[1]?否。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刘伟丽·副主任医师王彦丽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