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也能治病,比如你的痛经
我夏天有个习惯,上午或者午后空闲了,喜欢去太阳底下晒会儿背,或站桩,或听歌,或纯粹打盹儿。
朋友觉得很奇葩:“大伙儿都在躲太阳,你这简直不合群,晒太阳能治病?”
我笑她:“能呀,比如你的痛经。”
朋友今年二十有五,痛经史八年有余。据说刚开始并不痛,在高中某一天,临考前来了大姨妈,突然就剧痛难忍。那以后,痛经就像黏在她身上不走了,一直痛到现在。
她通常是月经来潮前两三天开始出现小肚坠胀隐痛感,月经第一天疼痛剧烈,以下腹部为主,按她的描述:“疼的时候感觉有双手想把肚子给拽下来,不疼的时候又一点事没有。”
经期表现:
- 月经性状:颜色深,暗,有大量血块,量不多。
- 来潮时间:习惯性后移,三天或者一周左右。
- 舌苔:舌质略暗,有瘀点,舌后段苔白腻。
- 脉象:左手:弦滑细,尺沉弱。右手:关脉弱,弦滑。整体脉象偏沉。
- 面色:面色白,唇色略暗,血色淡。
- 汗:不喜欢出汗。
- 冷热:怕冷,空调房里进去手脚立马冰冷。
- 二便:小便正常,习惯性便秘,但味道不大。有经期腹泻。
- 饮食:喜热食辣食。
- 其他:夏天喜欢吃雪糕,据说大学那会儿经常一天两根。虽然觉得空调冷,但是学校寝室都开,她也短裤短裙手脚冰凉地“享受”了很多年。
症状分析
朋友来月经时脉象弦,说明有痛有寒,滑脉为月经来潮时主脉,尺脉沉表示朋友下焦能量不足,整体脉象偏沉表明病症偏里。
舌质暗,有瘀点,表明身体有瘀滞,舌后段苔白腻说明是下焦寒有瘀滞。而大便便秘无臭味也表明这是寒性便秘,佐证下焦虚寒,能量不足,大肠无力下行运化糟粕。
身体其他表现,比如手脚冰冷,怕冷等也说明她属于“阳不足”,身处太阳底下的人是不会觉得寒冷的,身体也一样,当身体的寒大于热时,就会缺乏对抗寒冷的能力,那么一点风就觉得冷。
综合判断,朋友这是一个典型的寒性痛经问题。中医讲寒者热之,因此我说,夏天晒太阳能治她的痛经。
其实这样的痛经问题很常见,按照中医来看,大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堆积,导致身体寒瘀堆积,改变了体质,慢慢变成了寒性体质。
比如她提到的长期冷饮,短裙短裤暴露在寒冷环境里,“寒则凝,凝则不通,不通则痛”。当然,也有家庭体质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吃冷饮吹空调,你痛经了其他人却没事,不同爹妈生的,没得比。
这种寒性痛经,怎么处理呢?
最佳答案:利用好夏天。
第一招:开头提到的,晒太阳。
三伏天的太阳是一年中最热的太阳,阳气最旺,为阳中之阳。也因此,它补阳驱寒的功效最强。如果有时间,每天抽一两个小时在太阳底下晒晒,对于寒瘀堆积时间不长的痛经,功效是肯定的。
怎么晒呢?
功效最好是正午的太阳,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可以选择三伏天里你觉得能接受的时间段,每天趴着晒背一小时左右。
背为阳面,同时背上有我们人体的阳经督脉和膀胱经,晒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补阳驱寒,有利于拔除身体内部固有陈寒。
第二招:三伏天艾灸。
关于三伏天艾灸,我好像已经提到过很多次了。太阳为“天之阳”,艾草为“地之阳”。艾灸有很好的驱寒祛湿功效,如果晒背很多人没办法坚持,那么选择艾灸也是不错的方式。三伏天艾灸,日常艾灸可以借助三伏天的热,辅助艾灸的功效,帮助人体拔除体内陈寒。
具体操作
推荐保健穴:神阙,关元,肾俞。
神阙
部位:肚脐。
任脉穴位,意为神气出入的地方,是人体神奇的大穴。另一个通俗名叫“肚脐”,《针灸大成》中记录:“主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败脏腑等”。对于小腹部寒症,冷痛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关元
部位:脐下三寸。
关元是小肠募穴,同时也是任脉上的穴位,《针灸大成》记载:“主积冷虚乏,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冷气结块痛等”。
艾灸关元,可以帮助补小肠之阳,温熙下焦,子宫,从而达到驱寒缓解痛经的功效。
肾俞
部位:第二腰椎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前与脐平,正坐取之。
肾俞为膀胱经穴位,同时也是肾之背俞对应穴。《针灸大成》记载:“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女人积冷气成劳,乘经交接等”。
痛经伴腰痛,肾俞穴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肾主生殖,艾灸肾俞也能起到帮助缓解痛经的效果。
艾灸时间:三伏天日常保健,可以根据自己时间灵活安排,尽量选择白天日照充足的时候。
痛经严重,可以在月经来前三天连续艾灸,月经来潮第一日,如果痛经严重,经量不大,也可以直接艾灸腹部,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注意事项
1:夏天艾灸,最忌空调。
想想艾灸时好不容易打开的毛孔,开着空调,岂不是让寒气直冲冲就跑身体里去了,会适得其反。
最佳方式,艾灸以后一小时左右,身体无出汗以后再进空调房。
2:常规忌冷,避风。
最后的话:痛经就像牙痛,看似问题不大不小,不危及生命,但是疼过的人都懂。如果你正开始痛经,建议改善生活方式,迅速调整。如果你是资深级痛经选手,可能以上办法也无法很快解决你的困扰,建议寻找好中医,综合调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痛经并非绝症,只是沉积太久,拔除也够久,多一点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