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道歉才是最有效的?
作者 | 孙丽敏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和他人闹矛盾,和室友,和好朋友,和男/女朋友,和父母……闹矛盾之后想要和解,却又常常不知道如何开口道歉,只说一句“对不起”会不会太没有诚意?除了“对不起”之外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Jeter和Brannon(2018)的一项研究看看什么样的道歉才是最有效的吧~
研究背景
在我们和他人发生矛盾之后,相比于不道歉的情况,进行道歉时会更容易得到原谅。但是道歉的方式有许多种,在这些不同的道歉方式中,究竟哪一种是最为有效的、最容易获得原谅的呢?
这项研究想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道歉方式是最有效的,因此研究者在实验室中设置了侵犯他人利益的矛盾场景,并考察了七种不同的道歉方式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
1. 矛盾场景设计
研究基于资源分配任务设置了侵犯他人利益的矛盾场景。参与者被告知将和另一个人共同完成彩券分配任务,彩券可用于抽取50美元的礼物卡。分配共进行3轮,每次分配10张彩券,分配可能由自己进行、由对方进行或随机进行。
在侵犯他人利益的矛盾场景中,参与者被告知在第一轮中由对方分配,结果是对方得到了9张彩券,而参与者得到了1张彩券;在控制组(无侵犯他人利益)中,参与者被告知第一轮为随机分配,结果同样是对方得到了9张彩券,而参与者得到了1张彩券。
随后第二轮中,所有参与者均被告知该轮为随机分配,他们得到了2张彩券。而在第三轮中,参与者被告知本轮由他们进行彩券分配。
2. 道歉类型
在被告知第一轮分配结果的同时,侵犯他人利益组会收到来自对方的道歉纸条,道歉共有七种不同的类型,所有道歉的开头均为“我对刚才第一轮的分配感到抱歉”,之后根据不同类型设置了不同的内容:
补偿:如果我有机会再分配一次,我会把所有彩券都分配给你;
同情:我使你获得礼物卡的机会变小了,我感到很抱歉;
团队和谐:我不是一个好的合作对象;
承认错误:我错了;
需要:我真的很需要那笔钱;
竞争:我只是很想赢;
弄错规则:我没有弄明白游戏规则。
除了七种类型的道歉外,研究还设置了无道歉组作为对照。
测量道歉有效性
该研究从主观报告和行为结果两个方面测量了道歉的有效性。
主观报告包括情绪测量以及原谅倾向的测量:
情绪测量:在每一轮分配后通过问卷测量了参与者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原谅倾向的测量:在3轮分配结束之后,研究者对于“我在第三轮之所以那样分配是因为我原谅了对方”进行7点评分。
行为结果:被试在第三轮中分配给对方的彩券数量即为行为结果上对道歉有效性的测量。
研究结果
道歉的有效性的测量包括情绪、原谅倾向和行为结果三个方面,结果显示:
对于情绪,相比于其他道歉类型,基于需要的道歉(“我真的很需要那笔钱”)以及补偿的道歉(“如果我有机会再分配一次,我会把所有彩券都分配给你”)使参与者的消极情绪显著更低;
对于原谅倾向,收到补偿的道歉(“如果我有机会再分配一次,我会把所有彩券都分配给你”)的参与者更多地表示第3轮的分配是由于原谅了对方;
对于行为结果,补偿的道歉(“如果我有机会再分配一次,我会把所有彩券都分配给你”)和弄错规则的道歉(我没有弄明白游戏规则)使参与者在第三轮分配了更多的彩券给对方。
综合三个指标来看,补偿的道歉不仅使参与者的消极情绪更少,也更容易获得参与者的原谅,并且从行为结果来看也是有效的,因此在这七种道歉类型中,补偿的道歉是最为有效的道歉方式。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道歉的时候,提出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是最为有效的道歉方式。因此,下一次如果我们再和其他人闹矛盾时,或许可以先道歉,随后再提出补偿措施,这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矛盾、修复关系的道歉方式。
参考文献: Whitney K. Jeter & Laura A. Brannon (2018) ‘I’ll Make It Up to You:’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apologies on forgiveness,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13:6, 597-604.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