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春”暖花开,一起亲近自然吧

“春”暖花开,一起亲近自然吧

作者 | 人民日报组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最近一段时间,或许是一年之中最为舒适的一段时间了,气温刚好,阳光明媚,在这样的时节出去走走,感受一下自然风光,可以说是非常惬意的事情了。

 

身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感到心情变得愉悦起来,于是,就有研究者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亲近自然来提升人们的积极情绪?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想要给大家介绍的Passmore和Holder在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

 

亲近自然有理论依据吗?

 

亲近自然能够让人变得快乐,这是我们通过日常体验发现的一个现象,那么这一现象背后有哪些理论依据呢?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理论:

 

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认为自然环境存在丰富的刺激,因此可以调动我们的非自主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从而使我们的集中注意得到修复;

 

亲生命假说(biophilia hypothesis)认为我们有亲近自然的本能,并且自然会本能地唤起我们的情绪;

 

 

生态存在积极心理学(Eco-Existential Positive Psychology)则认为与自然接触能够减少我们的焦虑感和孤独感,从而使我们感到幸福。

 

亲近自然真的能带来益处吗?

 

说了这么多理论,那么亲近自然是不是真的能够带来益处呢?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Passmore和Holder(2016)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然干预,他们将被试分成自然干预组、人造物干预组和控制组,各个组别的操作如下:

 

自然干预组:观察日常碰到的自然景物,拍照上传并附上一段简短的情绪性描述;

人造物干预组:观察日常碰到的人造景物,拍照上传并附上一段简短的情绪性描述;

控制组:与以往的日常生活保持一致。

 

 

研究者对参与者的净积极情绪、提升体验、意义感、联结感和亲社会倾向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与人造物干预组和控制组相比,自然干预组的净积极情绪、提升体验、联结感和亲社会倾向均显著更高。这表明为期两周的自然干预的确带来了益处。

 

更为有趣的是,研究者还统计了三组被试过去两周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结果显示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自然干预组并没有在自然环境中待更长的时间,而仅仅是对自然景物加以关注就使他们更加快乐、联结感和亲社会倾向更高。

 

研究还发现了什么?

 

除了干预效果外,研究者还对照片的描述进行了情绪分析,他们对自然照片和人造物照片的描述进行了情绪编码之后,提取出了对应的情绪词汇图(如图1、图2所示)。

 

 

可以看到,自然照片的描述中更多出现敬畏、自由、希望、平静、活力等词汇,这些词汇全都是积极情绪相关的词汇;

 

而人造物照片的描述中则更多出现时尚、安全、自豪、厌恶、嫉妒、压力、疲惫、羞愧、愤怒等词汇,这些词汇更多以消极情绪为主。这进一步表明自然景物会更多地唤起我们的积极情绪。

 

另外,研究者还调查了参与者的感受。有许多参与者提到通过这项实验,他们认识到了周围的环境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的;一些自然干预组的被试提到自己之前就意识到自然可以带来积极情绪,因此这项实验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而另一部分的被试提到他们没有想到自然会给情绪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人造物干预组也有部分被试提到认为相比于人造物,自然景物或许可以给情绪带来更大的影响,尽管这一组被试的指导语中并没有任何与自然有关的信息。

 

为什么要选择自然干预?

 

这项研究表明,自然干预能够提高积极情绪、增强联结感和亲社会倾向,因此是一种有效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法,除此之外,相比于其他干预方法,自然干预还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①自然干预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研究发现在人造物干预组中,也有被试主动提到了自然景物会给情绪带来更大的影响,这表明人们更容易被自然所吸引,因此相比于其他干预方法,自然干预或许是被试更加喜欢也更容易坚持下去的干预方法;

 

②自然干预非常方便。

 

自然干预并不要求人们花更多时间待在自然中,也不需要对生活方式做出很大的改变,被试需要做的仅仅是“注意”他们身边的自然景物并拍照上传,因此自然干预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干预方法。

 

说了这么多,不如行动起来吧。趁着天气正好的时候,抓住春天的小尾巴,多多亲近自然吧~

 

参考文献:

Passmore, H. A., & Holder, M. D. (2016). Noticing nature: individu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a two-week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1-10.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陈学冬失眠不吃药就扎针、焦虑、失眠已成当今社会常见病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失眠已成为许多人的困扰。陈学冬和徐海乔因工作压力大而失眠,选择中医和针灸进行治疗,引发了人们对失眠的关注。本文将探讨失眠的成因、中医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日常保养改善睡眠质量。 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压力、焦虑、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中医认为失眠多与阴阳失衡有关,可以通过调节脏腑机能、调整气血来改善睡眠。针灸作为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针灸治疗失眠,通常会选择以下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可调节大脑功能,改善睡眠。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小指侧,可宁心安神,缓解焦虑。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四指宽处,可调和脾胃,改善睡眠。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四指宽处,可健脾益气,改善睡眠。 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侧,可宁心安神,缓解焦虑。 除了针灸治疗,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中药调理,如使用酸枣仁、茯苓、远志等药材,以调和阴阳、安神定志。 除了中医治疗,改善睡眠质量还需要注意以下日常保养: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卧室安静、温暖、黑暗。 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减少蓝光刺激。 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失眠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因此,一旦出现失眠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医疗科普小站

2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烦躁不安的焦虑症有什么症状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过度焦虑、情绪体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焦虑。以下将详细介绍焦虑症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 一、焦虑症的症状 1. 急性焦虑:这是一种突然的惊恐体验,患者会感到严重的窒息、濒死和精神失控。患者似乎濒临死亡,奔跑或尖叫,惊恐万状,四处呼救。惊恐发作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心脏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或出现盗汗、腹痛、全身颤抖或全身麻痹等症状。 2. 慢性焦虑:患者会长期感到紧张不安,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焦虑、极不稳定。遇到紧急情况,惊慌失措,无所适从,很容易想到坏处。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可能会坐立不安,害怕自己会出事。 二、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焦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是焦虑症的重要治疗方法,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三、日常保养 1. 营养:焦虑症患者必需的营养素,应多吃新鲜蔬菜和粗粮,如菠菜、油菜、荞麦、燕麦等。适量食用瘦肉、豆腐、鲜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患者保持精力充沛。 2. 日常保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同时,患者还应学会放松心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医疗故事汇

25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从小就焦虑是什么原因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症状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显现。研究表明,从小就焦虑的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性格基础,如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等。 从小焦虑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无端紧张、坐立不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例如,孩子在离开父母时会表现出分离焦虑,考试前会出现考前焦虑等。 焦虑症的产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有焦虑症,子女患病的风险会更高。 家庭环境:父母过于紧张、期望过高,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性格因素:性格内向、敏感、容易紧张的人更容易患焦虑症。 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焦虑症。 针对焦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 为了缓解焦虑症状,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饮酒等。 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寻求专业心理治疗。 焦虑症是一种可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应积极面对,寻求专业帮助,以改善生活质量。

医疗星辰探秘

24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焦虑症按摩什么穴位

焦虑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治疗焦虑症中常用的穴位,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症状。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被称为“三阳五会”。百会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和督脉的汇合点,与大脑相连。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大脑功能,缓解焦虑情绪。 2、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侧腕横纹上,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症状。 3、神门穴:位于手腕横纹内侧,当小指侧腕横纹上。神门穴具有镇静安神、舒缓情绪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症状。 4、印堂穴:位于前额正中线,两眉头的中间。印堂穴具有宁心安神、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症状。 5、四神聪穴:位于头顶两侧,当发际线内侧0.5寸处。四神聪穴具有宁心安神、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症状。 除了按摩这些穴位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焦虑症状: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3、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4、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总之,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通过按摩、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者荣耀

25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经常紧张是什么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紧张情绪,这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然而,如果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并伴随着焦虑、不安等情绪,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心理紧张可能与多种精神心理疾病有关,如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紧张感,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了解心理紧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性格内向、不自信、自卑等心理因素,也会导致人们更容易出现紧张情绪。此外,性格要强、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容易陷入焦虑和紧张的状态。 为了缓解心理紧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体,缓解紧张情绪。通过缓慢而深长的呼吸,可以增加体内的氧气含量,使大脑更加放松。 2. 分散注意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看书、听音乐、运动等,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3. 心理暗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可以做到”、“我会越来越棒”等,可以帮助提升自信心,减轻紧张感。 4. 模拟现实:通过模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降低实际面对问题时产生的紧张情绪。 5. 与人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可以获得支持和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如果心理紧张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

药事通

2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焦虑引起的长期嗳气怎么治疗

长期嗳气,俗称打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与焦虑情绪有关。焦虑引起的长期嗳气,除了与精神因素有关,也可能由胃肠道疾病引起。以下是一些治疗和缓解焦虑引起的长期嗳气的方法: 1.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应用一些助消化药物和胃肠道动力药物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比利等。同时,精神科专科就诊,加用一些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对症治疗,加强精神心理的疏导治疗。 2. 生活方式调整:注意饮食的节制性和规律性,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油腻食物以及膨化食品、腌制食品等。此外,避免熬夜、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 3. 日常保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嗳气症状。 4. 医院就诊:完善内镜检查,排除胃部的器质性病变,如胃炎、胃溃疡等。 5. 心理疏导: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治疗,缓解焦虑情绪。 总之,焦虑引起的长期嗳气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等方面。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尽快缓解症状。

医疗数据守护者

2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吃什么缓解焦虑紧张

焦虑紧张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心理问题,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为了缓解焦虑紧张,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来达到缓解效果。 1.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抗抑郁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缓解焦虑情绪。常见的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鱼类、亚麻籽、核桃等。 2. 富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维生素B群可以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常见的富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有全谷物、豆类、坚果、绿叶蔬菜等。 3. 含有抗氧化剂的食物: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有助于缓解焦虑。常见的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有水果、蔬菜、绿茶、黑巧克力等。 4. 含有镁的食物:镁可以帮助放松神经,缓解焦虑。常见的富含镁的食物有绿叶蔬菜、坚果、全谷物、香蕉等。 5. 含有色氨酸的食物:色氨酸是合成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前体,可以帮助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常见的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鸡肉、鱼、奶制品、豆类等。 除了饮食调节,以下方法也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紧张: 1.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缓解焦虑。 2. 保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可以缓解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3.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可以帮助缓解焦虑。 4.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助于缓解焦虑。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医疗科普小站

2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Mov Disord: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减轻帕金森患者的焦虑状态?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僵硬和姿势不稳为主要症状。然而,许多帕金森病患者除了运动障碍外,还伴随有焦虑情绪。本文将探讨帕金森病焦虑的成因、治疗方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焦虑治疗中的有效性。 帕金森病焦虑的成因复杂,可能涉及病理生理和心理因素。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焦虑可能与抑郁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目前,帕金森病焦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认知功能下降、镇静等。因此,非药物治疗的心理干预措施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的重要手段。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治疗。在帕金森病焦虑治疗中,CBT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提高应对焦虑的能力。一项来自荷兰Maastrich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表明,CBT可以有效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情绪。 这项研究将48名患有焦虑症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CBT组和临床监测组。结果显示,CBT组和临床监测组在焦虑症状改善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CBT组在帕金森焦虑量表(PAS)总分上显示出更大的改善,尤其是在情景性焦虑和回避行为方面。 总之,帕金森病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健康守护者

2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疼痛全身游走怎么回事

疼痛游走是许多患者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本文将探讨疼痛游走可能的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一、疼痛游走的原因 1. 焦虑和抑郁:情绪问题可能导致身体出现游走性疼痛,如头痛、肌肉疼痛等。 2.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导致关节、肌肉疼痛,并伴有游走性疼痛。 3. 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可能导致腰背痛、四肢疼痛等症状。 4. 肿瘤:某些肿瘤也可能导致疼痛游走,如骨肿瘤、神经肿瘤等。 5. 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根炎、神经丛炎等,可能导致疼痛游走。 二、疼痛游走的诊断方法 1.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 2. 体格检查:检查关节、肌肉、神经系统等,寻找疼痛的根源。 3.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4.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观察骨骼、关节、神经系统等。 三、疼痛游走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止痛药、抗炎药、激素等。 2. 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电疗等,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3.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缓解焦虑和抑郁。 4. 生活方式调整:如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四、疼痛游走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4.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5.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家庭医疗小助手

2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焦虑紧张怎么缓解

焦虑紧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那么,如何缓解紧张焦虑呢?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家应对紧张焦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紧张焦虑的原因。紧张焦虑可能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了解原因后,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缓解。 1.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缓解紧张焦虑非常重要。建议: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压力。 学会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 2. 心理调适 心理调适是缓解紧张焦虑的重要方法。建议: 调整心态,学会面对压力和困难。 与朋友、家人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 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3.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紧张焦虑,可以考虑药物治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 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症状。 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可以迅速缓解焦虑。 抗胆碱能药物:如米帕明、阿米替林等,可以缓解心脏不适,改善焦虑症状。 4. 医院和科室 如果紧张焦虑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医院和科室: 精神科:负责诊断和治疗精神疾病。 心理科:负责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内科:负责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缓解紧张焦虑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调适、药物治疗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紧张焦虑,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癌症防治先锋

2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樊立鹏

主治医师

中医男科

三甲
河南省中医院
肾虚症(390例) 性功能障碍(116例)
专业擅长:擅长阳痿、早泄、肾虚、遗精、手淫过度、龟头敏感、性欲低下、勃起功能障碍、中途疲软、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肾虚、脾虚、气血不足、少精弱精、肾精亏虚、性冷淡、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四肢不温,湿证,阴囊潮湿,盗汗,肝火旺盛,脾胃虚弱,便秘,大便湿腻,口干,口苦,口臭,肝郁,血瘀,腹泻,祛湿排毒,补血益气,滋阴降火,湿热下注,舌苔厚,气血两虚。耳鸣,健忘,失眠,多梦,焦虑,神疲乏力,勃起不坚,中途疲软,勃起无力,晨勃消失,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痛等症状。
好评率:100% 接诊量:2706
张家瑞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天津市人民医院
焦虑抑郁障碍(916例) 精神障碍(156例)
专业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23853
贺俊岩

主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焦虑抑郁障碍(3386例) 精神分裂症(237例)
专业擅长:抑郁症测试及诊断,焦虑症,恐惧症,狂躁症,失眠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心理治疗cbt,强迫症,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厌食症,贪食症,老年精神病,酒精依赖!
好评率:99% 接诊量:149882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