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也谈患者为什么看中医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患者为什么要看中医?
在那些能部分影响舆论的“健康领域大V”开完健康大会拿“上火”一词开玩笑的时候,在某些健康大V今天编一个“淫羊藿”导致肝损害,明天编一个“麝香”中毒,不断写小说以吸引眼球的时候,在某些人恨不得用外来词“健康管理”覆盖“治未病”一词,恨不得把带有一点中国文化色彩的词汇赶出医疗领域去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患者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她或者他遇到了问题,很痛苦,希望回归正常生活,于是找到了中医。而中医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写医案,会连时间,真实处方,医案一起发上来,如果写科普文,则会大量引用可靠的英文和中文文献,力求一个真实二字。目的,只有一个,让你看到真实的中医。
我这个方子,看起来是大处方,其实不然,是用来熬膏方的,这大概是5公斤,3个月的膏方量:薄荷120克、 枸杞40克 、菊花40克、 炙麻黄50克、紫苏子200克 、山药200克、 炙甘草12克、 前胡100克、生桑白皮200克 、玉竹800克、 瓜蒌壳120克、 盐菟丝子120克、当归200克 、桂枝120克、 浙贝母240克、 炒白术240克、化橘红200克、 淫羊藿100克、 防风120克、 麦冬400克、蒲公英200克 、太子参120克、 陈皮120克 、茯苓240克、补骨脂100克。
上药用清水隔宿浸泡,煎三汁,取渣取汁,加蜂蜜500克,乘热收膏。每早晚各服用一袋,开水冲服。服膏期间,应忌莱菔子,饮茶,饮酒,虾蟹鱼腥以及生冷辛辣食品。配伍时,需要注意补阳药物与滋阴药物的搭配,以阴中求阳,注意寒热之间的比例,同时佐以理气药,这样才能补而不滞,同时患者身体内的阴阳才能平衡,不会上火,比较舒服。
这个患者是支气管哮喘的病人,才30多岁,3个月前刚刚就诊时,面色稍黯淡,脉沉,尺脉尤弱,舌淡苔黄腻,稍稍运动,咳喘不已,此时已经反复在医院住院数次,用过大量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但是依然反复发作。
治疗过程很复杂,先用寒温并用之法半夏泻心汤加减巩固肺脾,去热邪;咳消,喘存;再用定喘汤平喘;喘轻后,身体仍弱,痰多,活动甚则喘,用苓桂术甘汤并射干麻黄汤治之;痰少后,再补肾阳。
急性期要用经方,加减不要过多,药不要多,力求方证对应,力求力挽狂澜。
中期,注意观察患者舌苔的变化,根据患者体内寒热的变化,对药物适当进行加减,此时经方会急剧变形,药会变繁,单味药剂量也会变小,但是这是必要的,决不能不看舌苔,不问口渴否,不问饮食情况,不问二便情况,就一个方,通用到底。
到了后期,要治本,还是要回到藏象学说,回到脏腑辩证,或健脾,或补肾,或补肺,或疏肝,最终的目的是改善患者体质,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和患者密切保持联系,经常随访,一般来说,依从性和耐心最为重要。
回到这个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也出现了大概二周的反复期,这是患者和医师最难受的时刻,后来,咳嗽和哮喘就没有发作过了,期间没有用过一点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调理了几个月,渐渐从走动则喘,变成了快步走亦不发作。最后主动提出用膏方巩固。
解决问题,这才是患者选择中医的最根本原因,身受痛苦的人,不会受到理论之争的干扰。因为身体的改变,是他切实能体验到的。
如果说到安慰剂效应,我想患者曾经反复住过的医院,各种高新设备,大型西医医院的主任给患者的安慰剂效应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