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很多人留言说,你们这些做养生的,这些不能吃,那些不能吃,岂不得饿死?大家都知道,油炸食品、方便面、肥肉、奶油制品等等都是大家很喜欢吃的,但是对人的健康影响又很大,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到适量吃,还能平衡这些有害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讲。
以下是正文,正文共计1794个字,大约占用你4分23秒
1、油炸食品易上瘾,是导致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的“祸首”
危害:由于油脂的固有香味,油炸类食品常使人不知不觉中“上瘾”。炸油饼、炸油条、炸糕等,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备食物;炸鸡、炸薯条等更是很多孩子的最爱。正因为如此,人们更应该明确这类食品的危害:
首先,油炸食品含有较高的能量,一两油炸馒头的能量超过一两蒸馒头的一倍。经常进食油炸食物往往造成体内能量的“正平衡”,导致肥胖和与肥胖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如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
其次,油炸食品含有较高的氧化物质,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在食品油炸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致物质。已经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人群,肺癌、肠癌等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进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对策:每周进食油炸食物不要超过2次,晚餐时不要进食油炸食物,以防在活动较少的晚上能量蓄积过多。不要购买食用街边的食品摊销售的油炸类食物。不要用同一锅油反复炸煎食物。在进食油炸食物后,可多吃青菜、水果,以求营养素平衡。
2.罐头类食品,营养“大缩水",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危害:罐头类食品的最大缺陷是营养素含量重度缺失。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中的营养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另外,罐头制品中的蛋白质常常因各种情况出现变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为降低,营养价值大幅度“缩水”。出于保质和口感的需要,很多水果类罐头含有较高的糖分,并以液体为载体被人体摄入,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成倍地增高。这样的话,进食后短时间内导致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负荷大为加重;加之能量较高,有导致肥胖之嫌。上述问题均可最终危害心血管健康。
对策:一些人常常采用罐头类食物作佐餐食物或配餐食物。应该说,少量进食对健康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有些人偏偏喜欢罐头食品的甜味,常于不知不觉中超量进食,还以为多吃“水果”有益健康,这点值得注意。
3.亚硝酸盐是癌症高发的“元凶”,加工过的肉类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高,大家要注意食用量
危害:腌制食物和加工的肉类一样,亚硝酸盐极高,存在导致癌症的潜在风险。此外,由于这类食物常常添加防腐剂、増色剂和保色剂等,造成人体肝脏负担加重。火腿等制品大多为高钠食品,大量进食可导致盐分摄入过高,造成血压波动及肾功能损害。
对策:加工的肉类食品对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有着巨大的诱惑,已经成为很多家庭餐桌上最为常见的食物。但鉴于其危害,将其作为主菜大量进食显然是不合适的,将火腿等和方便面等快餐食品一同进食则害上加害。我们不妨将火腿类制品作为配餐食品,如清蒸活鱼时配上几片火腿肉,在色、香、味形上都显品味,于健康又无大碍,值得一试。
4.过量食用肥肉和动物内脏,这两类癌症找上你
危害:虽然含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肥肉和动物内脏食物所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已经被确定为导致心脏病的最重要的两类膳食因素。现已明确,长期大量进食动物内脏类食物可肯定性地、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对策:尽量食用瘦肉,减少或禁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应成为合理饮食的金科玉律。然而,对于需要补充铁质的贫血患者、每周进食1-2次(每次2-3两)猪肝是允许的。
5.奶油制品营养不高,空腹食用引发几类疾病,这3个时间点避免孩子食用
危害:能量密度很高,但营养萦含量并不丰富,主要为脂肪和糖。常吃奶油类制品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血糖和血脂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饭前食用奶油蛋糕等、还会降低食欲。高脂防和高糖成分常常影响胃肠排空,甚至导致胃食管返流。很多人在空腹进食奶油制品后出现返酸、烧心等症状。
对策:奶油制品很容易使儿童“成瘾”,这一点值得家长们注意。对蛋糕等奶油类制品,应将其限定于“生日餐桌”,并注意不要在早上、餐前和晚上睡觉前食用,一次食量不要超过中等大小的2块、进食后及时漱口刷牙。
6.方便面别多吃,医生:2高2低无营养,吃多了小心你的“肾脏”会受不了
危害:方便面属于典型的“高盐、高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的食物。一方面,因盐分含量高增加了肾负荷,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方便面含有一定量的人造脂防(反式脂防酸),对心血管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加之含有防腐剂和香精,可能对肝脏等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对策:方便面应该成为“权宜”食物,在旅途中、在加班后偶尔替代正管,既满足能量需要,又不会影响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视频 多动症?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视频 发音不清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视频 发音不清可以干预好!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宝宝经常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宝宝长不高?是爸爸妈妈没有做对这几件事!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湿热便秘怎么办?你知道吗?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女性开始衰老的6处变化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抑郁的人,背后都有这样一个原因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过敏性鼻炎,可能与这个习惯有关,尽早改掉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大便不成形、放屁增多“根源”是什么?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两岁多宝宝能理解事物和模仿动作,但不说话,目前只会叫爸爸,家长担心是否正常并寻求专业建议。患者男性1岁11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保健科
总交流次数:18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八个月宝宝肌张力低,运动落后,其他能力正常,特别怕生。患者女性1岁
就诊科室:小儿保健科
总交流次数:34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想了解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女性4岁
就诊科室:小儿保健科
总交流次数:26

马良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