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都是“惯”出来的,坏习不改,胰岛素都没办法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韦老师聊健康
韦老师聊健康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糖尿病地图》第8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达到 1.144 亿,换句话说就是每14个人中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更可怕的是,这当中一半以上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看到上面这些数据,你还会觉得糖尿病离自己很遥远吗?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基因、生活环境和个人行为有关。我们或许无力改变遗传基因和社会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一些生活习惯。

 

惯出糖尿病的8个习惯

 

1、平时吃过多高热、高脂、高糖食物

 

很多年轻人热衷于烧烤油炸、大鱼大肉、甜食饮料,沉溺于这些高热高脂高糖食品不能自拔,毫无节制的话,久而久之,肚子鼓了,腰圆了,体重也增加了,代谢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后果可能不单单是肥胖这么简单,糖尿病可能也会相伴而来。

 

 

2、一坐就是一天

 

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与缺乏运动有关。

 

现在大部分都市人,整天上班对着电脑、下班玩着手机,患上了“懒人症”,极少参加户外运动。要清楚,持续太长时间不运动,体重、腰围、体脂、血脂均可能有所增加,而胰岛素敏感性则会下降,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3、四高相聚: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高血糖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都和「代谢综合征」有关,得代谢综合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胰岛素抵抗。

 

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同时,也有调节血脂、影响血压、调节代谢的功能。出现胰岛素抵抗后,身体对胰岛素发出的信息不敏感了,不听胰岛素指挥了,自然代谢紊乱,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体重还会增加。

 

所以血脂、血压、尿酸等这些控不好,会大大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4、饮食“精打细算”,只吃精米白面

 

我们都知道,精制的谷物口感好,从而更受大众的欢迎,但精米白面极易分解吸收,也会迅速升高血糖,从而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也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

 

5、挑食偏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水果、蔬菜和全麦类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本身不会分解成葡萄糖,而且它还能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平衡血糖的浓度,增加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一旦每天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6、吸烟、酗酒,烟酒不离手

 

烟草种含有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物质,会使人精神兴奋,血管收缩,从而让机体处于一个应激状态,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酒精会刺激肝脏,对糖元的存储有影响,对血糖的稳定极为不利,另酒精对降糖药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7、彻夜工作,经常熬夜

 

熬夜会导致两个后果,一个是睡眠不足,另外一个是心理应激。这二者都会刺激大脑皮层,使之活跃。大脑皮层的活跃导致下丘脑的交感神经中枢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可导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的升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医生列表
莫利花头像
莫利花 3 可开方
长沙市第三医院 产科
好评0.9971 | 接诊量2011
擅长: 先兆流产,早产,复发性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剧吐,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前检查,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帆状胎盘,双胎。
¥29.0
问医生
杨红艳头像
杨红艳 3 可开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中医内科
好评0.9992 | 接诊量25900
擅长: 擅长脾虚湿蕴,肥胖、口臭、便秘、泄泻、胃痛、痞满、呕吐、噎嗝、呃逆、腹痛、失眠、多梦、焦虑、抑郁、心悸、胸痹、心慌、憋闷、气短、胸痛、头晕、头疼、眩晕、汗症、多汗、自汗、盗汗、脱发、白发、乏力、虚劳、腰疼、痛经、耳鸣、耳聋、阳痿、早泄、遗精、少弱精、亚健康、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老年病、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中医慢病调理治疗。
¥40.0
问医生
王玉林头像
王玉林 3 可开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中医内科
好评0.9997 | 接诊量14465
擅长: 擅长肾阳虚,胃病,口臭,胃炎,腹痛,胃胀,反酸,烧心,肥胖,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多汗,失眠,腰痛,腰酸,脱发,阳痿,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痤疮,糖尿病足,重度压疮、顽固性疮疡、各种淋巴结性疾病、乳腺疾病等,有特殊的诊疗方案。
¥40.0
问医生
徐萍头像
徐萍 3 可开方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好评0.9989 | 接诊量5070
擅长: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疾病、痛风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综合诊治,尤其对骨质疏松症和代谢性骨病等有独到见解。
¥49.0
问医生
陈慧雁头像
陈慧雁 3 可开方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产科
好评1.0 | 接诊量1417
擅长: 1.妇科:各型阴道炎、盆腔炎、各类月经异常、宫颈TCT及HPV异常、子宫肿瘤、卵巢肿瘤、衣原体、支原体和梅毒感染的正确诊治。 2.产科:异位妊娠及早孕的诊断、先兆流产保胎、胎儿超声报告解读,孕期新冠感染风险评估等。擅长产前出血、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甲状腺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生长受限等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的诊治;备孕指导及孕期检查指导。在产程处理方面经验丰富;对产前诊断有一定经验;熟练掌握妇产科手术。 3.计划生育:擅长各种流产方式的选择,稽留流产、宫腔残留等流产后并发症的处理。各种避孕方法的咨询及并发症处理。
¥8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糖尿病人打胰岛素好还是吃降糖药好?

糖尿病人打胰岛素好还是吃降糖药好?

#中年 #老年 #内分泌科 #药物治疗
张新华
张新华
糖尿病到底该如何治疗?胰岛素真的安全吗?

糖尿病到底该如何治疗?胰岛素真的安全吗?

#疾病概述 #合理用药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罗萍艳
罗萍艳
得了糖尿病,怎么吃可以把糖吃下去?

得了糖尿病,怎么吃可以把糖吃下去?

#居家 #疾病预防 #患病护理 #保健 #内分泌科
营养师说营养
营养师说营养
糖尿病人越来越多,如何才能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人越来越多,如何才能远离糖尿病?

#运动 #疾病预防 #患病护理 #内分泌科 #疾病禁忌
罗萍艳
罗萍艳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一定要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一定要预防低血糖!

#疾病预防 #保健 #合理用药
丁彬彬
丁彬彬
糖尿病乱吃保健品,结果诱发了肾衰竭

糖尿病乱吃保健品,结果诱发了肾衰竭

#保健 #内分泌科 #肾病内科
丁彬彬
丁彬彬
糖尿病不是突然到来,医生:别把身体毁在这3件事上

糖尿病不是突然到来,医生:别把身体毁在这3件事上

#运动 #病因 #内分泌科
健康传播使者
健康传播使者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治疗呢?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治疗呢?

#内分泌科 #药物治疗
王老师讲中医
王老师讲中医
糖尿病,都是吃糖惹的祸?

糖尿病,都是吃糖惹的祸?

#概述 #病因
听我说健康
听我说健康
为了健康,这些饮食习惯还不改掉?

为了健康,这些饮食习惯还不改掉?

#水果 #疾病预防 #疾病检查 #内分泌科
营养师王钦先
营养师王钦先
糖尿病肾病4期饮食注意什么

糖尿病肾病4期饮食注意什么

#饮食管理 #肾功能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 #血糖控制 #糖尿病肾病饮食 #糖尿病肾病4期饮食 #糖尿病肾病血糖控制 #糖尿病肾病 #营养摄入 #糖尿病肾病营养摄入
吃醋养生:醋中含有的醋酸是解决代谢问题的“优等生”

吃醋养生:醋中含有的醋酸是解决代谢问题的“优等生”

#饮食 #饮食 #减脂 #血糖 #醋酸 #醋酸 #钙质 #健康 #健康 #代谢 #养生 #养生 #代谢 #降压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 #糖尿病 #手术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 #生活方式调整 #勃起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 #生活方式调整 #血糖控制 #ED #胰岛素 #胰岛素 #药物治疗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饮食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饮食

#高渗性昏迷 #高渗性昏迷 #饮食保健 #食疗方 #糖尿病 #糖尿病饮食 #高渗性昏迷饮食 #高渗性昏迷食疗 #饮食禁忌 #糖尿病食疗
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妊娠糖尿病 #母婴健康 #母婴健康 #饮食管理 #孕期保健 #妊娠糖尿病饮食 #孕期饮食 #血糖监测 #血糖控制 #控制血糖
动养生可防治老年病

动养生可防治老年病

#康复锻炼 #高血压 #冠心病 #腰腿痛 #高血压 #冠心病 #腰腿痛 #老年病 #肩周炎 #肩周炎 #肥胖症 #糖尿病 #运动 #养生 #老年健康 #锻炼 #康复 #肥胖症 #糖尿病
消渴病怎么治疗

消渴病怎么治疗

#血糖监测 #治疗 #饮食 #糖尿病 #运动 #饮食控制 #运动锻炼 #消渴症 #糖尿病治疗 #消渴症
二型糖尿病人食谱是什么

二型糖尿病人食谱是什么

#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食谱 #食谱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 #清蒸茶鲫鱼 #糖尿病饮食 #清蒸茶鲫鱼 #绿茶鸭蛋 #菠菜根炒蛋清 #绿茶鸭蛋 #菠菜根炒蛋清 #血糖控制
妊娠糖尿病饮食吃什么

妊娠糖尿病饮食吃什么

#妊娠糖尿病 #饮食建议 #营养摄入 #孕期保健 #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饮食 #血糖控制 #控制血糖 #孕期营养 #糖尿病合并妊娠饮食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足溃烂传染吗

糖尿病足溃烂传染吗

#糖尿病足 #传染性 #预防 #传染 #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 #溃烂 #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溃烂 #足部护理
糖尿病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