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为什么要杀死牙神经?是过度医疗吗?

梧桐健康·用通俗的语言,讲有趣的健康故事
梧桐健康
用通俗的语言,讲有趣的健康故事

“我只是牙上有个洞,补一下就行了,医生却把我牙神经杀死,还要来好几次 ,是不是在过度医疗?”在接受牙科治疗时,因为缺乏口腔方面的专业知识,此时若没有良好的医患沟通和彼此之间的信任,相信有很多患者都会有此疑惑。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牙齿的基本结构:冠部最外层(瓷白色)部分为牙釉质,表面有深浅不一的沟纹(龋病的好发部位),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耐酸,耐磨,保护深层结构;下面黄色部分为牙本质,里面含有管道结构,一旦暴露就会引起酸甜敏感等不适症状;最中间红色部分为牙髓腔,含有神经血管,是牙齿的感觉和营养来源。

当牙齿表面的菌斑逐渐聚集,开始沿着合面沟向深层发展时,牙面上开始出现色素沉着,并有粗糙感,局限于釉质的龋损称为“浅龋”,此时没有任何主观症状,治疗时,进行简单充填即可;进一步发展,侵及牙本质时,部分患者可出现酸甜冷热的不适表现,位于较表浅者称为“中龋”,治疗时,也是直接充填;再向深部发展,侵及牙本质深层时,则出现较为敏感的症状,不少患者主诉一吃饭就疼。

这是因为食团嵌入洞中时,随着咀嚼压力的变化,通过牙本质的管道输送系统,不断向牙髓腔传递刺激信号,从而产生疼痛。此时已经发展为“深龋”,髓腔中的神经处于激惹状态,治疗时,不单单是要把洞补住,还要放一些温和保护性的药物,安抚牙神经。

当细菌侵犯牙髓腔时,会出现典型的“牙髓炎”的表现:自发痛、夜间痛、冷热刺激痛、疼痛的性质非常剧烈,专业术语为“刀割样痛”还不能判断出具体疼痛的牙位,此时患者就诊时,最先要解决的当时是止痛,同时也是医生价值发挥最到位的时候。前一秒疼的还生不如死,一钻下去立马缓解。接下来当然是根管治疗(即杀死牙神经)。

如果牙髓炎没有以急性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没有及时治疗,炎症物质顺着根管系统继续向下发展,一旦侵破根尖孔,便发展为“根尖周炎”,此时疼痛症状往往不明显,而是时不时发现牙龈上面起脓包,并伴有咀嚼时隐隐的不适。此时的治与牙髓炎较为相似,但对消炎及根管内废弃物的清理有更高的要求。

浅龋-中龋-深龋-牙髓炎-根尖炎,随着疾病的一步步发展,治疗的难度和次数也在增加,费用也会相应的提高。所以,医生给你推荐的每一种治疗方案都是有理论依据的,不理解的时候可以及时沟通,千万不能在接受治疗时还心存疑惑。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往往是产生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居家#预防#口腔护理#牙髓充血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炎的早期阶段牙髓炎症可以控制,牙髓可以恢复正常临床可见受到刺激后牙龈疼痛简介可复性牙髓炎是一种病变较轻的牙髓炎,相当于“牙髓充血”。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炎的初期阶段,该阶段炎症可得到控制,对牙髓的损害还可恢复。该病的发病与细菌感染、创伤、化学腐蚀、免疫异常等有关,临床患牙自发疼痛,一般受到刺激后出现短暂尖锐的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自发消失。该病通过去除刺激、消除炎症及根管治疗后,可以治愈。若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正常生活。症状表现:临床患牙自发痛,受到刺激后出现短暂尖锐的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自发消失。诊断依据:依据患者牙齿自发性疼痛,只有在受到刺激时才会出现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症状消失,口腔检查可见牙齿上有深龋或深窝洞,或者患牙附近有其他牙体硬组织损害接近患牙牙髓;探查敏感但穿髓孔,叩诊同正常对照牙等,即可确诊。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25.8%。是否可以治愈?本病预后好,通过药物、去除诱因等治疗后,牙髓可以恢复正常。若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正常生活。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梧桐健康·用通俗的语言,讲有趣的健康故事孙晓强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