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难以屈伸,伴剧烈疼痛,该用什么方子?
乌头汤所对应的“象”
在经方中,有的经方对应的“象”繁多,例如桂枝汤,小柴胡汤,这些方子所对应的“象”让人眼花缭乱,这些方子非常考验医师的功力。而有一些方,所以对应的“象”则比较简单,纯粹。
今天要说的这个方子,就是这样一个相对较简单的方子,它叫乌头汤。我们单刀直入,先看看这个方子所对应的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所谓历节,前面解释过了,就是风湿痹症由发病初期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后,出现了内脏受损,气血阴阳的虚衰,身体羸弱,关节变形,乃至走几步便气喘吁吁。其背后的病机是风湿两邪始终存在,同时伴随有各种程度不一的虚象。所以从治法上,一是坚持祛风除湿,二是补虚。
补虚则要抓紧患者体内的主要矛盾,若关节肿大,变形,且偏热,此时的发热很可能是风寒湿邪留滞体表,逐渐化热伤阴导致,所以治法上宜祛风宣痹,清热凉血,滋阴,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特别要注意的是,汉唐秉承的是内风,外风一体说,认为只要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之邪,无论内外,兼可称为风邪,所以,祛风解表用桂枝,麻黄,防风,治疗阴虚生风也用桂枝,麻黄,防风。
而这个乌头汤, 从理论上说,与桂枝芍药知母汤所治疗的历节不同,桂枝芍药知母汤所治疗的历节是风寒湿邪久居不退伤阴后导致的关节肿痛,变形,偏热,痛而热是患者的主述;而乌头汤所治疗的历节则是畏风,畏寒,肢节肿大,疼痛到了不可屈伸的地步,痛而冷是患者的主述。
我们在这儿可以看看两者的区别: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关节变形,疼痛,关节以热感为主。
乌头汤证:关节变形,剧烈疼痛,不可屈伸,关节以冷感为主。
共同点:都有气虚,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明显一些,乌头汤气虚,阳虚明显一些。
不过,在实际临床中,由于乌头汤这个方子镇痛的力量非常强,堪称中药镇痛最顶级的几个方子之一,所以,也可以用于一些非风湿痹症所引起的疼痛,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梨状肌综合征急性发作期所引起的下肢剧烈疼痛而不能屈伸。
使用乌头汤需非常谨慎
乌头汤中的一些药物是有剧毒的,所以我们必须熟悉其中每一味药的药性和毒副作用,以及煎服方法,这样使用时,才能又安全又得心应手。
我们先看看这个方子的组成和用法: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炙甘草三两 、川乌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这儿每一味药,以及煎煮方法都需要反复琢磨和推敲。顾名思义,乌头是这个方子中主要的药物,也是“中药强力镇痛剂”中的最主要担当。一般来说,我们应该选用川乌,草乌毒性太大。
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川乌一枚为5克左右,5枚为25克左右,但切勿立即就上足量,必须按照循序渐进,严密留观,中病即止的原则,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严格遵循文末的煎煮方法,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口舌,四肢,全身麻木;心悸,气短,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体温下降;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中毒表现。
若患者疼痛不剧烈,我有时会用制附子代川乌,止痛的效果差些,但也有效。
制作这份“中药镇痛剂”时,先需把乌头㕮咀,也就是用工具咬碎,然后切片、捣碎或锉末,然后用400毫升蜂蜜,煎煮剩200毫升,然后把乌头捞出来,不要了,剩下的这份蜜,就是较为安全的“镇痛蜜剂”了。
煎煮时,先把麻黄,芍药,白芍,炙甘草这些药物先煎,等到水三升煎至水一升时,再倒入这份“镇痛蜜剂”同煎一会儿,然后服用七合,也就是140ml,如果不效,再加量。
麻黄能发汗宣痹,芍药可祛湿通络,黄芪补气固表,炙甘草甘缓解乌头之毒,且有守护胃气之功。
麻黄这个药发汗非常厉害,我曾经在用此方给患者宣痹止痛时,没有细分体质,就套用原方,结果导致部分患者彻夜流汗,受不了,所以对于平日腠理疏松,虚汗较多,体质较弱的患者,应将麻黄改为桂枝。
黄芪在这儿既能益气固表,又能抑制麻黄过汗,其用量与患者表虚的程度息息相关,恶寒恶风的症状越重,黄芪的用量就应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