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生病怎么办?医生教你如何未病先防

王老师讲中医·首席健康管家
王老师讲中医
首席健康管家

孩子时不时就来个感冒、咳嗽、肚子不舒服、大小便不好、睡觉不稳、吃饭不好、体重不增加……等诸多问题,可把家长担心坏了,于是,一大家子人就忙着给孩子挂号、请假、看病……那家长是否思考过:孩子究竟是为什么生病呢?其实,孩子重在日常调护,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加以培养,能避免绝大多数疾病,即所谓的“未病先防”,打好“预防针”。

这剂“预防针”—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保护儿童最好的“防护伞”,是宝宝少生病的最简单也最难的一部,也是大夫最经常跟家长强调的内容,同时,基本每个家长也都会问这个问题。那这个“预防针”该怎么打呢?

在睡觉方面,应从小培养孩子规律的睡眠时间,有固定的作息习惯。专家建议:最好让孩子在9点入睡,睡前尽量避免过度兴奋;宝宝居室的光线也要柔和;并逐渐培养宝宝独自睡觉的习惯。

在进食方面,由于孩子脾胃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对于孩子的饮食,要“常带三分饥”,避免消化不良,降低营养吸收,对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婴儿在6月逐渐添加辅食;进食的多少要根据儿童的自愿,不能追赶着强行喂食,且要培养孩子自己进食的习惯;进食时间要有规律,不随意添加零食,不偏食;餐前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详食物、未清洗水果蔬菜;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和室温水果;用餐时有良好的餐桌礼仪。

在排便方面,仍存在家长在夜间给孩子准备尿壶的情况,存在孩子在家长催促才大便的情况,非常不利于二便的正常排出,影响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要尽早训练孩子自行排大小便的习惯。

在卫生方面,自孩子出生起就应该开始培养,按时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养宠物的家庭要做好动物的清洗与免疫工作;3岁以后的孩子,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勤洗发或剪发;不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纸屑;不喝生水,不吃掉在餐桌或地上的食物。

家长要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注意不少问题,是个长期工作,培养涉及儿童的种种小细节中,要多观察与教育,打好这个“预防针”,对家长和儿童来说,都是终生受益。当然,家长也得注意,强调这么多,并不代表让家长过度保护孩子,这样反而不利于强健儿童体格及身体素质的提高。

#新生儿#婴儿#儿童#感冒#小儿咳嗽病
阅读数 1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发生在哺乳期的普通感冒或流行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鼻塞、咽喉痛等通过休息及对症治疗,可痊愈,一般预后良好简介哺乳期感冒是指发生在产后哺乳婴幼儿时期产妇所患的感冒,该疾病的表现与发生于普通人的感冒相类似,也有发烧、流涕、咳嗽、咽喉肿痛等表现,普通感冒常为自限性,一到两周往往可以自愈。流行性感冒通常症状要严重,容易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要注意避免传染给婴儿。服用药物可以加快疾病痊愈进程,及时规范治疗,疾病预后较好,后遗症。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流行性感冒有并发肺炎、心肌炎等风险,增加治疗难度,也可危及生命。症状表现:哺乳期感冒常以发烧、流涕、咳嗽、咽喉肿痛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全身症状出现,如消化良、头晕、乏力等。诊断依据:当哺乳期女性出现发烧、流涕、咳嗽、咽喉肿痛时可初步诊断本病。并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感染源,判断是否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哺乳期感冒有哪些类型?目前尚对哺乳期感冒的分型。是否具有传染性?部分有,流感病毒导致的流行性感冒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可通过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或触摸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也可导致感染。怎么预防?1.日常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必须去时候应佩戴口罩,并勤洗手,居住环境应多通风,有助于预防流感病毒感染。2.哺乳期感冒时,患者应暂时与婴儿隔离,避免传染给婴儿。是否常见?是,哺乳期感冒在哺乳期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23.7%[1]。是否可以治愈?是,哺乳期感冒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基本可完全治愈,但需要警惕哺乳期女性免疫力较弱,流行性感冒应及时规范治疗,避免发生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王老师讲中医·首席健康管家刘欣副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