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辛温散表中药后,头晕怎么办呢?

写在前面的话

祛咳重剂小青龙汤,的确起效神速,但是不适宜长期服用,否则会耗气耗神,因为其中含有大剂量的具有宣散作用的药物。所以,服用小青龙汤,必须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有所变化。

 

下面我们要谈的就是这些变化,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我们还将一直谈到,如何根据患者证候的变化,在咳嗽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对其进行巩固治疗,善后调理。

 

不要小看这巩固治疗,善后调理,很多患者就是因为度不过这一关,逐渐变成了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乃至肺心病。祛咳之后,没有进行精心的辩证调理,然后拖成慢性病,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现在你去大型医院的呼吸内科看看,挤满了慢支炎,慢阻肺患者。所以,咳嗽后期的调护太重要了。

 

 

现在我们谈谈服用辛温表散之剂之后,比较常见的情况:咳嗽好转,但气上冲,头晕,小便困难!


所谓气上冲,即是气机向上冲逆,导致患者自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出现头痛,眩晕,头晕,呃逆、胸满、心悸,头汗出等一系列症状。

 

为什么服用小青龙汤,咳嗽好转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呢?这是小青龙汤的自身的特性决定的。我们回顾一下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炙甘草所组成,其中麻黄均具有强烈的宣散作用,这类药物如果重用,或者长期使用,就有可能导致气机乱窜,向上猛冲,或者向外,向下乱冲。

 

向上猛冲,有时还会夹着水饮一起冲,就会唾液多,口干燥,心悸动,面红耳赤,眩晕,头晕!向外,向下乱冲,常会导致心下之饮流溢至肌表,或者向下肢流注。胃气过度上冲,气机紊乱,不得养肾,遂出现“小便困难”。

 

如果患者本身体虚,辛温发汗表散药物一用,那么副作用就更厉害了,会出现寸口脉沉,尺脉微,甚至手足厥逆。寸口脉沉代表表证已去,尺脉微代表下元虚衰,手足厥逆则是患者气津外散,血虚不达四肢末端,乃至出现麻痹不仁的表现。

 

由此可见,上面的症状是由于重用辛散之剂导致的,所以不光是用小青龙汤,重用其他宣散力量强大的方子,都容易出现这些症状。

 

怎么办?

 

在小青龙汤中,宣散力量最强的药物就是麻黄。现在患者表邪已去,寸口不浮,又出现了气上冲,口干燥,面红耳赤,甚至手足麻痹不仁的症状。所以第一步,就是去掉麻黄。撤了麻黄后,小青龙汤的宣散之力便减弱了,面红耳赤,眩晕等症状就会改善。同时加用茯苓,茯苓本身药力向下,有抑制气上冲的作用,也有安神平悸的作用,还有利尿的作用,可以解除小便难。再用炙甘草固补胃气,生胃津;五味子收敛气阴,固摄肾气。

 

一般认为桂枝有平复心悸动的作用,这可能和桂枝有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关,所以还应该留用桂枝,这就是桂苓五味甘草汤了。

 

 

让我们看看它的功用和组成:服用小青龙汤后,唾液多,口干燥。寸口脉沉,尺脉微,手足冰冷,麻痹不仁。患者自我感觉气从小腹向胸咽冲,面色红赤像醉酒一样,湿气向下肢流注,小便困难,经常头部眩晕,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炙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四味药,用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金匮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临床延伸运用:还能治疗上盛下虚,虚阳外浮引起的面部潮红,满脸皮疹

 

 

桂苓五味甘草汤的实质是,各种原因(不仅仅是宣散解表药),引起的下元气津亏虚,气往上冲,心悸,面部烘热,头目眩晕等症候。所以除了用来治疗咳嗽后期症状,这个方子还能治疗上盛下虚,气往上冲,虚阳上浮的一些疾病。

 

大塚敬节就用它来治愈过脉沉微,下肢冷,体质虚弱者出现的面部潮红,满脸皮疹,水疱,瘙痒,灼热感;还曾用它来缓解了伴有下肢发冷,面热头重,气往上冲的中耳炎患者出现的耳痛,耳堵。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面色发热至极,可以再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用大黄以清热凉血。当然为了大黄防止清热太过,或损伤胃气,一般来说在使用大黄的时候,应该使用干姜/生姜以鼓舞胃气,以免患者从虚热证堕入虚寒证。

 

这种奇妙的配伍方法,可以参见桂苓五味甘草汤的加减方:苓甘姜味辛夏仁黄汤。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咳嗽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