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乙肝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1、减毒增效,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指南》,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优势互补,协同增效。
具体表现在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可起到减毒的作用。
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不理想时,可促进HBV-DNA转阴或e抗原的血清转换,更好地抑制病毒,起到增效的作用。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有些病人不愿意做抗病毒治疗,或者肝功能轻度异常还未达到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纯中药治疗后能达到DNA转阴的,约在20%左右。
所以如果有些病人肝功能异常没有到两倍以上,不适合抗病毒,或者病人不愿意,或不耐受抗病毒治疗.
结合《慢性乙型肝炎指南》中提出的在保肝降酶治疗半年无效的基础上采用抗病毒治疗的要求,边治疗边评估,必要时再行西药的抗病毒治疗。
2、中医药内外治结合,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除内治外,还有很多外治法。包括耳穴,针灸,艾灸、中药足浴,都能改善患者症状的和延缓疾病进程。
耳穴可以协同退黄疸,以及改善患者的睡眠和胁痛。黄疸可选肝、胆、耳迷根、耳中;胁痛可选肝、胆、神门、下脚端;不寐可选心、脾、肾、神门、脑。
中药的足浴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也有中药外敷的疗法帮助病人退腹水。
外治方法和内治联合使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3、保肝降酶退黄,全程护航
中医药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保肝降酶治疗。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延缓疾病进展,是肝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关研究也已经证实,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加入保肝降酶的药物,能够控制炎症的同时,不影响抑制病毒的效果。
因此在所有病毒性慢性肝病患者中只要出现肝功能损害,都是可以使用中药辨治。
甘草类制剂、五味子类制剂、以及其他一些中成复方制成的中成药被西医专家广为使用。
4、抗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
患者吃了抗病毒、保肝降酶的药物后,肝功能会稳定些,但部分患者病还在进展,或是疾病发现时已经是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
这个时候中医中药的抗纤维化治疗会延缓疾病进展,甚至逆转,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