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居家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做对了么?
大家是否经常在户外看到一些走步划圈,胳膊蜷缩,说话坑坑巴巴的人呢?没错,这些人都是脑卒中后偏瘫的受害者。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很大的方面,就是患者及家属不了解康复,没有去正规医院进行康复,又或者是在家庭康复中治疗错误导致的!
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列举一些家庭康复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患者朋友。
1.“医院输输液,回家多走走就好了”。
这句话是我听到最多的,也是误导偏瘫患者最多的。还是要重申那句话,偏瘫后一定要做康复治疗,而康复绝不是简单的按摩、走一走。从生理结构上说,脑卒中后,脑的结构遭到破坏,神经传导通路失常。
如果在不恰当的时机步行或过多的训练步行,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划圈步态、膝过伸、足内翻等等。这是因为你还没有达到步行的条件而强加训练所致。
有很多家属想早点让患者走起来,甚至两个人架着他或者拴一根绳子在腿上拽着走,这都是完全错误的。所以要明确一点,过早过多步行训练是错误的。
2.“多练力量,有劲儿就好了”。
很多患者朋友每天都在不停的练各种肌肉力量,什么举哑铃、拉重物,这都是不对的。偏瘫患者练力量固然重要,但是功能性的训练才是王道。往往你会发现你的肌肉力量练得很高,但是某些日常生活活动你还是完成不了。这是因为完成一项动作是要靠神经支配多关节肌肉共同参与的,而非一块肌肉就可以完成。另外偏瘫患者运动系统失去了高危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使一些原始的、受抑制的反射释放。导致肌群间紊乱,肌张力异常。
其典型痉挛模式就是上肢屈曲模式,下肢伸直模式。通俗讲就是上肢肌肉屈肌兴奋大于伸肌,也就是弯胳膊比伸胳膊容易。下肢伸肌兴奋大于屈肌,伸腿比弯腿容易。所以你还一个劲儿练肱二头肌举哑铃,岂不是让肌肉的不平衡更加明显吗?岂不是让肌张力更加升高么?切记,康复不是单纯肌肉力量训练,而且训练哪块肌肉是很有讲究的。
3.转移患者是有技巧的,而并非生拉硬拽。
很多家属会直接通过拉扯手臂等方式转移患者,其实这样做很容易使其出现肩关节脱位,臂丛神经受损。因为偏瘫后,肩关节周围肌肉通过神经支配减少,会出现无力或痉挛,使原有的稳定模式打破。这时你对他施加不适当的外作用力,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可能有的家属会认为,“没事儿啊,我看他也不疼!”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偏瘫后感觉也会有不同程度障碍,换句话说,你可能对对他造成的损害,他却完全感受不到疼。
还有很多家属在转移患者时采用“公主抱”的方式,也是不对的。一个是你自己长时间错误发力,会腰酸背疼,甚至有时会因过度疲劳,一时失手而出现安全问题。另一个患者的体位变换过快,过于剧烈,会有概率引发血压变化,甚至复发脑卒中。所以,如何正确转移患者,怎样由床—轮椅,轮椅—床,轮椅—坐便等等都是很有学问的。这在康复治疗中,有专门的“转移技术”这一板块。
4.胃管尿管是要 定期更换,不是永久使用的。
对于影响到吞咽以及排泄功能的患者,胃管尿管一定要定期更换。现在一般用的都是硅胶管,3~4周更换一次就可以了。另外,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有条件的应及早进行吞咽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