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健康的人,脚上一般没有这4种变化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办公室轻养生
办公室轻养生

现在生活节奏快,越来越多的人肝脏方面就会因为,餐桌上的应酬、交际的方便而做一些伤感的行为。还有日常的不良习惯都会造成我们肝的损伤。肝在我们身体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我们氧化、储存还有分泌合成等的平台。

 

 

脚有我们的第二个心脏的说法。因此当我们肝不好的时候,脚就会给我们很多信号和提示。因为脚经常包裹着,大家很容易忽视它。但是为了我们健康,不能视而不见。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仔细观察,不能忽视自己的身体。

 

  
脚上出现什么情况,代表肝脏不太好?

 

1、脚的皮肤脱皮粗糙

 

脚上出现干燥和裂纹,大多数人总以为是天气干燥炎热的事,脚底又一直在鞋子和袜子包裹着,难免会出现干燥的情况。但其实不是,干燥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内分泌的原因,让我们身体的细胞有所损坏,直接表现就是脚部出现干皮脱落和脚底皮肤非常干,状态不好。

 

2、脚底颜色发白

 

平时洗脚洗澡的时候可以看到我们的双脚了,打理一下的同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脚底板,是否有发生不一样的颜色变化,和普通的脚不一样。脚底板也可以看出我们身体是否健康。如果是肝健康的情况下,身体循环一切良好,血液正常。脚底板就应该是正常的红润的,若是看见发白暗淡无光,那就是肝出现问题,导致血液无法好好供应,毒素多还会让双脚感觉无力。

 

  
3、脚上掌纹增多

 

中医上常讲到,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藏血的,可以分解我们身体的代谢毒物。肝功能不行的时候就会造成我们血液也受到影响。

 

脚虽然离我们的心脏很远,但是也能接收到讯息,但是很难被发现,因为在脚上会呈现出脚趾一边出现粗糙的线条,还比较深和多。这个时候就要当心肝的问题了,女性也要注意是否内分泌出现了紊乱。建议发现后,都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4、脚底和指甲发黄

 

普通人的脚底和脚指甲都在健康的情况下,都是红润的,有一定硬度也不会出现断裂。但是若是肝脏出现问题的人,就会让原本细腻光滑红润的脚变不好。脚底就会出现蜡黄的现象,脚指甲也会发黄,还会出现一定的断裂,变得特别脆。这就是肝热带火导致的情况了。

  
这2件事加速肝脏病变,还是少做为好!

 

1、熬夜喝酒

 

爱喝酒的人普遍肝脏都不好,酒精不好消化代谢,只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还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导致脂肪肝。熬夜就是熬的肝血,时间一长对肝脏的损害也是一顶一的。睡觉时间太少,身体的机能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导致身体内分泌出现紊乱,神经功能下降,造成对肝脏的损害。免疫力也会有所下降,导致生病的几率增大。

 

2、胡乱用药

 

没有人是一辈子不用吃药的,虽然我们要保健,要养生,还要治疗平常的感冒上火,一些小毛病我们都要吃药,还有大街小巷的医药店,都证明我们缺少不了的东西。但是是药就有三分毒也是老话传下来的,只要吃药就会对我们身体组织有影响。若是你本身肝脏就已经携带病毒,再加上其他药物含有物质的刺激/就会侵害我们肝脏的健康。所以,不要再平白无故就吃药了,看好说明,凡是吃之前留意一点。给肝留个美好空间。

 

  
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肝脏呢?

 

1、粗细搭配,荤素均衡。

 

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脂肪肝都是因为平常吃的油腻,摄入糖和油过多导致的。平时还是要保证吃新鲜蔬菜瓜果,多吃粗纤维食物。保证运动,每天最好能有五天的半小时加的活动时间,保护我们的肝脏不受脂肪影响。

 

2、控烟控酒,注意休息。

 

平常要控制摄入过多的酒精和抽烟。男性每天最好不要摄入过多的酒精。研究表示,超过40g的酒精之后5年就会变成肝脏损伤。喝酒要注意酒的颜色的选择,注意越浅就会伤害越大。

 

注意好好睡觉,每天十一点之前上床睡觉最好。不要熬夜,给肝脏带来多余负担。也要给肝脏充分休息的时间。

 

3、以茶代酒

 

究竟既然对肝脏伤害这么大,茶对我们身体可是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我们可以把喝酒的功夫去喝茶,降低肝脏受到伤害。喝茶还能提高新陈代谢,促进我们身体排毒,一举两得。

  
菊花:疏肝降火,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另外,胎菊还可防止电脑辐射。

 

决明子:祛湿通肠的好帮手,消除燥热和烦闷。

 

金银花:清凉解暑,防治感冒,养护肝脏不受伤害。

 

牛蒡根:降脂排便,既能喝又可以入药。营养价值极高。

 

桂花:缓解压力,清肺通畅,疏肝解郁。

 

枸杞:脂肪肝的“对手”,养生“常驻嘉宾”。

 

任何一种都可以拿出来泡茶喝,都是肝脏的好帮手。若是搭配在一起,疗效翻倍。

 

大餐时候来一杯代替喝酒,肝脏没压力。大餐之后来一杯舒缓身心,保护健康。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