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应该如何分辨心绞痛的轻重

应该如何分辨心绞痛的轻重

心脏作为人体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心脏发生了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然而心绞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性的心脏疾病, 对有冠心病的人来说,阻止与延缓病情的进展是终极治疗目标,而尽可能阻止与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是一项自己可感可知的评价指标。要知道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既可由心绞痛进展为心肌梗塞,心绞痛也可能是心肌梗塞缓解过度的一种结果。因此有冠心病的人突然有心绞痛发作时,要学会大致分辨心绞痛的危险程度,为接下来的救治创造条件和赢得时机。

 

 

在门诊工作中,我们经常诊治心绞痛病人。由于心脏对人体健康的特殊重要性,以及心绞痛发作时会使患者感到既痛苦又紧张,因此,心绞痛病人十分关心自己的病情轻重,经常询问自己的病严重到什么程度,特别是能否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有人还提出“我还能活多少年?由于心绞痛的类型甚多,病人本身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尚无判定病情轻重和预后好坏的统一标准。归纳一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判断心绞痛的病情轻重。

 

1、看临床类型:

 

心绞痛主要分为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中间综合征、梗塞后心绞痛和混合性心绞痛。一般说来,以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病情较轻,预后也较好,混合型次之,而其他各型病情则较重,故有人把这几类型的心绞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所谓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的主要特点是心绞痛发作的频度、诱因、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以及持续的时间(3~5分钟)基本一样,在1~3个月内无改变。初发型是指病人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初发后不到一个月,故病人相当紧张,少数病人可能发展为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恶化型亦称进行型,是指原有稳定型的病人,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度、程度、诱因经常变动,并进行性恶化,疼痛加剧,时间延长,可超过10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不能立即完全消除,表明冠状动脉病变有所发展,可能发展为心肌梗塞。

 

卧位型是指在休息时或熟睡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间较长,症状也较重,疼痛剧烈难忍,病人烦躁不安,服硝酸甘油疗效不明显,预后差,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变异型与卧位型相似,经常在夜间发作,但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不同,预后不佳,多会发生心肌梗塞。中间型亦称为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发作时间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常在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病情严重,常是心肌梗塞的前奏。梗塞后心绞痛是指在急性心肌梗塞后不久发生的心绞痛,提示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心肌梗塞。

 

混合性心绞痛是指稳定型劳累型与不稳定型混合或交替出现,兼有两型的临床表现。

 

2、看病人心脏状况:

 

如病人心脏尚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休息时心电图正常,心脏功能正常,在轻度体力活动时不诱发心绞痛发作,则表明病情较轻。相反,如病人心脏明显增大,或心肌发生硬化,或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有严重或广泛病变,静止状态心电图亦有明显的心肌缺血改变,心脏功能较差,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发作,均表明病情较重。

 

 

3、看血压、血脂:

 

如病人合并较重的高血压病,血压显著增高,且降压效果不佳,血压波动较大,或血脂显著增高,可使冠状动脉病变进一步加重,对预后不利。

 

4、看身体一般情况、年龄及是否患有其它严重疾病:

 

若病人身体一般状况较好,年龄在50岁以下,且未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对预后有利。相反,病人体质较差、年龄在60岁以上,且有脑出血、脑梗塞、糖尿病等严重疾病,可加速病情恶化。

 

5、严重程度判断:

 

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 走或上楼、寒冷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0m以上或登一层以上的楼梯受限。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100-200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

 

Ⅳ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以出现心绞痛症状。

 

 

一般的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病人,如能认真治疗,听从医嘱,坚持适宜的运动,合理饮食,积极做好自我保健,多数病人可使冠状动脉建立起新的侧支循环,病情不仅可以缓解,而且心绞痛还可能不再发作,甚至享有高寿。上述都是教大家如何判读心绞痛的轻重程度,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做进一步判断,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判断病情,提前发现会更有利于病情的治疗和康复。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郑志文医生简介

郑志文医生简介 引言 在精神健康领域,郑志文医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专家。他在江西省精神病院担任精神科主任医师,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精神疾病深刻的理解,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与光明。本文旨在介绍郑医生的专业背景、临床成就以及他在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贡献。 专业背景与成就 郑志文医生1964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自此便投身于精神科的临床医疗工作中。多年来,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在抑郁症、儿童多动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郑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运用综合治疗方法,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持续的悲伤情绪、兴趣丧失等。郑医生在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强调,早期识别抑郁症的症状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与管理 儿童多动症(ADHD)是一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郑医生指出,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改善ADHD儿童的预后至关重要。他倡导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行为疗法、家庭治疗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以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理解与治疗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郑医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在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强调,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与压力,对于恢复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建议 郑医生不仅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也非常重视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他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对于预防精神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郑志文医生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精神健康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力量。通过了解和学习郑医生的治疗理念与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精神疾病,采取积极措施维护自身及家人的心理健康。

医疗之窗

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因性精神障碍不治疗能自愈吗?

心因性精神障碍,如急性应激障碍和慢性适应障碍,不治疗不会自愈。 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灾难性事件后迅速出现,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慢性适应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心因性精神障碍与外界刺激和心理防御机制减退有关,需要及时有效的干预,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运动与健康

1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运动心脏跳得厉害不治疗会自愈吗?

运动心脏跳得厉害通常不会自愈,需要及时就医。 正常情况下,运动会导致心跳加快,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和供氧。但如果心跳加快过于剧烈,甚至感觉心脏要从胸腔里跳出来,可能是由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足等心脏疾病引起。 心律失常:运动可能诱发原本不出现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等。 心肌供血不足:运动时心脏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跳加快。 心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患者在运动后心跳也会明显加快。 因此,运动后心跳加快应及时就医,避免心脏疾病加重。

AI医疗先锋

1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与外界刺激和心理防御机制减退相关的精神疾病。 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剧烈的、难以接受的灾难性事件后突然发作,表现为意识障碍或缄默不语。慢性适应障碍则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退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干预要及时、有效,包括赔偿解决和心理治疗。

数字健康领航者

1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张力性气胸致死的主要原因?

张力性气胸,这种疾病听起来陌生,却可能危及生命。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是胸腔内压力差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张力性气胸是由于肺泡破裂或肺裂伤形成的单向活瓣所致。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无法排出。这导致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升高,甚至超过大气压。压力差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心肺功能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跳骤停。 及时治疗是关键。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可以帮助排出胸腔内气体,降低压力,缓解症状。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也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张力性气胸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医学奇迹见证者

15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张力性气胸致死怎么办?

张力性气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于胸腔内压力差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张力性气胸是由于肺泡破裂或肺裂伤形成的单向活瓣,导致空气只能进入不能排出,胸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影响心肺功能。 及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降低胸腔内压力,缓解症状,是关键。 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张力性气胸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

生物医疗创新站

1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因性精神障碍由哪些因素引起?

心因性精神障碍主要是由外界刺激和心理防御机制减退引起的。 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突然的灾难性事件后发生,表现为意识障碍或缄默不语。 慢性适应障碍则与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退缩等症状相关。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治疗需要及时干预,包括抗精神病治疗和赔偿解决。

远程医疗新视界

17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因性精神障碍怎么办?

心因性精神障碍一般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和慢性适应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由突然的剧烈刺激引起,表现为意识障碍或缄默不语。慢性适应障碍则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退缩等,病程较长。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干预要及时有效,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抗精神病治疗。赔偿问题应尽快解决。

药事通

18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障碍怎么治疗?

精神障碍的病因复杂,与性格、躯体健康状况、社会心理因素及人格特点有关。 性格敏感、紧张、情绪不稳者易患精神障碍。躯体健康状况不佳,如慢性疾病或智慧低下者,对精神刺激因素的耐受性和感受性下降,易患此病。 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创伤,如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刺激,也是导致心因性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 人格特点或易感素质在精神障碍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医学奇迹见证者

1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运动后心跳过快是心脏病吗?

运动后心跳加快是正常现象,但若心跳过快,频率超过150次/分,需警惕心脏疾病。 可能的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足等。 心律失常可能因运动诱发,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障碍也可能导致运动后心跳加快。 建议监测运动时心跳,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生命守护者联盟

1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我是一名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最近经常头晕,白天嗜睡,乏力容易出汗,服用心神宁片,想知道如何缓解症状。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16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焦虑抑郁障碍可能是引起头晕和其他躯体症状的主要原因。建议你继续在心理科进行治疗,并遵循医嘱服用心神宁片。同时,增加运动和社交活动,改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请注意,焦虑抑郁障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希望你能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商秀丽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最近几个月一直睡不着觉,心脏也很痛,可能是从9月中旬开始的。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患者男性17岁

就诊科室:中医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8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是由于情绪波动引起的失眠心脏疼痛。建议您去看心理科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在此期间,您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或冥想,来帮助改善睡眠。同时,避免过度使用咖啡因和酒精。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可能需要考虑使用一些抗抑郁药。请记住,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廖涛

主治医师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晚上睡觉时偶尔出现胸闷、心跳快、呼吸困难的症状,想知道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患者女性26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8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焦虑症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建议你尝试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确诊为心脏问题,可能需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郭艳茹

主治医师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