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每天都要规律排便便,但是大家对便便的了解并不系统,还停留在拉稀,便秘等情况,其实便便的颜色也预示着健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便便?
粪便是饮食经过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吸收,并混入了消化道内的分泌物,最终经过肛门排出体外的那些不能被人体完全消化吸收的混合物。
二,排便的正常次数
每日排便一至两次或隔日排便一次,均属正常。
每次排便的量与饮食多少有关,通常100克/次~250克/次。通常情况下粪便呈黄色或黄褐色。
三,大便的颜色
大便可分为非病理性改变和病理性改变(因疾病因素而引起)两种。
首先谈谈非病理性改变导致大便颜色的不同变化。
1. 绿色 过多食用含有叶绿素的果蔬,如菠菜等,粪便呈绿色或深绿褐色,有些婴儿粪便由于细菌作用,刚排出来时是明黄色,时间长了表面会变为翠绿色。
2. 红色 食用过多含有红色素的果蔬,如西瓜、西红柿、红彩椒以及红心火龙果等,粪便可呈红色。
3. 白色 如做过消化道钡餐造影,则粪便呈白陶土状,颜色发白。
4. 黑(褐)色 服用某些中药或含铁剂的药物,或者吃肉食较多,粪便可呈黑色或褐色。
若说到病理性改变,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形:
1. 绿色 有的患者粪便呈现黏液状绿色,多数发生在婴幼儿粪便,大多是因为小儿腹部受凉所致。
2. 黄色 小儿消化不良时,粪便可呈明黄色或大黄色,伴有少量黏液。
3. 黑色 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比如胃出血时,粪便呈现出黑色柏油样,又黑又黏又亮,还特别腥臭。这是因为血液经过胃液和胰液等消化酶的作用硫化而成(柏油样便的特点是质软、有光泽,这与服用中药或铁剂的黑便有区别)。患者本人可以无症状或有贫血,甚至呕血。
5. 白色 胆道阻塞,胰腺疾病时,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色。
6. 红白 相混在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等下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可以呈现出黏液状红色混有白色的脓血。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都了解清楚各种便便的颜色,如果是病理性的,并且持续一段时间了,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哦~~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想了解更多,留言哦~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