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冬季血压高于夏季?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Framingham 心脏中心研究显示,在年龄<60 岁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压;在 80 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在年龄≥80 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90%。
自20 世纪60年代发现血压的季节性变化以来,不同地区和人群都证实了血压冬季升高,夏季降低的现象。
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因素较多,如服药依从性差、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饮酒、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疾病认知缺乏、缺乏血压监测、经济能力和合并其他疾病。长期持续规律服药被看做是最有效的控制血压的方式,血压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服药依从性差。
在不同的季节的关注点需要改变。在冬季,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年龄、高血压病程、合并慢性病数量、睡眠困扰、高血压药物服用的次数、1 天需要服用的所有药物的次数,尤其是年龄、BMI 及服药依从性;而在夏季尤其要关注测量血压的频率和服药依从性。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同季节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提醒护理人员有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从而改善其血压控制率,进而改善其临床结局。
早在 40 多年前 ,国外学者就提出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此后,多个研究结果证实,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室外温度呈负相关。这一现象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成年人中均可存在,并随年龄的增加而更加明显。
其机制可能是在较低的气温下,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通过增快心率和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内皮依赖性因子和反应动脉僵硬度的脉搏波速率也可能参与了血压在不同温度下的波动。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呈季节节律性变化,即冬季血压存在最高峰,夏季血压存在最低谷,春季及秋季血压介于冬季与夏季之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随季节相关极端天气变化而表现出一定规律,冬季为第一发病高峰,夏季为第二发病高峰。
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常与环境、情绪等因素急剧变化有关,老年高血压病程长、血管硬化程度严重,常并存糖、脂代谢异常及心、脑、肾损害,适应与耐受力差,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