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冬季血压高于夏季?

侯艳娇医生·首席健康管家
侯艳娇医生
首席健康管家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Framingham 心脏中心研究显示,在年龄<60 岁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压;在 80 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在年龄≥80 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90%。

自20 世纪60年代发现血压的季节性变化以来,不同地区和人群都证实了血压冬季升高,夏季降低的现象。

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因素较多,如服药依从性差、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饮酒、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疾病认知缺乏、缺乏血压监测、经济能力和合并其他疾病。长期持续规律服药被看做是最有效的控制血压的方式,血压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服药依从性差。

在不同的季节的关注点需要改变。在冬季,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年龄、高血压病程、合并慢性病数量、睡眠困扰、高血压药物服用的次数、1 天需要服用的所有药物的次数,尤其是年龄、BMI 及服药依从性;而在夏季尤其要关注测量血压的频率和服药依从性。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同季节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提醒护理人员有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从而改善其血压控制率,进而改善其临床结局。

早在 40 多年前 ,国外学者就提出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此后,多个研究结果证实,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室外温度呈负相关。这一现象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成年人中均可存在,并随年龄的增加而更加明显。

其机制可能是在较低的气温下,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通过增快心率和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内皮依赖性因子和反应动脉僵硬度的脉搏波速率也可能参与了血压在不同温度下的波动。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呈季节节律性变化,即冬季血压存在最高峰,夏季血压存在最低谷,春季及秋季血压介于冬季与夏季之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随季节相关极端天气变化而表现出一定规律,冬季为第一发病高峰,夏季为第二发病高峰。

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常与环境、情绪等因素急剧变化有关,老年高血压病程长、血管硬化程度严重,常并存糖、脂代谢异常及心、脑、肾损害,适应与耐受力差,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老年#心血管内科#高血压
阅读数 1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侯艳娇医生·首席健康管家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查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