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心肌损伤,应该化验哪些指标?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侯艳娇医生
侯艳娇医生

心肌损伤后,身体出现不适。及时准确快速的化验有助于疾病的快速诊治。

 

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

 

心肌损伤的早期指心肌损伤后6小时内血中水平升高的标志物,现在已知的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标志物大多出现于病理过程的早期。早期标志物的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进而有助于早期治疗。

 

(1)C反应蛋白。在心肌损伤发生的早期出现异常增高且窗口期较短,在心肌损伤的早期和预后估计有较好的临床价值。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的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不断受到关注。

 

另外,国家也已将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相对独立的一个新的筛查指标。

 

 

(2)肌红蛋白。虽然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能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肌红蛋白的血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心肌梗死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肌红蛋白还是急性心肌损伤溶栓治。

 

心肌损伤确诊的标志物

 

心肌损伤发病6~9小时后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生化标志物。

(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测定有多种方法。测定其活性(u/L)的常用方法为免疫抑制分析。CK-MB质量分析的方法是测定其蛋白浓度(μg/L),避免了活性测定中遇到的干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测定时间短。

 

(2)心肌肌钙蛋白(cTn).cTn有cTnl和cTnT两种亚型。因cTn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发病后持续时间长,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较好的标志物。心肌损伤后6~8小时即可在外周血测得cTn异常,增高可持续7~10天(cTnl)或10~14天(cTnT).cTn的血中半衰期约数小时。溶血或纤维蛋白原,甚至类风湿因子有时也可对某些cTnl测定方法产生影响,应考虑标本中cTnl的稳定性,注意标本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应用cTnl时,不同的cTni检测方法有着不同的临界值。一旦检测到心肌肌钙蛋白(cTn),即表明患者已出现有临床后果的心肌损害。

 

 

监测急性心肌损伤有哪些新的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有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1、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和肌红蛋白。

 

除此之外,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也是一新的实验项目,用于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病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如果发生缺血,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就会发生变化。

推荐医生列表
张蕾头像
张蕾 3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科
好评1.0 | 接诊量13
擅长: 1、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冠心病影像评价、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影像评估、心肌病影像评估;2、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运动损伤关节病诊断,骨肿瘤诊断;3、胸腹部肿瘤诊断: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胰腺肿瘤诊断。
¥300.0
问医生
殷延婷头像
殷延婷 3 可开方
丹东市中心医院 全科
好评0.9979 | 接诊量1442
擅长: 心血管内科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早搏,房颤,心肌病等),全科疾病(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脑血管病,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脂肪肝,肿瘤早期筛查,营养治疗,体检套餐制定,体检报告解读,疾病预防,健康管理)
¥29.0
问医生
李刚头像
李刚 3 可开方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小儿心脏科
好评0.9922 | 接诊量305
擅长: 擅长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各类早搏、传导阻滞及各类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川崎病及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和冠状动脉瘤、风湿热、卵圆孔未闭、晕厥、头晕、头痛、胸痛、儿童高血压等;胎儿心脏病咨询和指导;小儿血管瘤,静脉畸形、淋巴管瘤等脉管畸形等微创治疗。提供各种常规检验检查报告解读。
¥120.0
问医生
程治平头像
程治平 3 可开方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康复医学科
好评1.0 | 接诊量28
擅长: 擅长骨科康复、运动损伤康复、神经康复、核心肌群训练、生物力学调整、运动功能评估、肉毒毒素、玻璃酸钠、富血小板注射等。复杂性四肢骨与关节损伤、骨不连、周围神经损伤、运动损伤、骨关节严重毁损伤、创伤性骨关节炎及畸形的矫正、人工关节置换等术后康复;四肢功能障碍、慢性难治性创面的修复与再生。肩、膝等关节病和运动损伤术后康复。腰腿痛、颈肩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脊髓损伤的康复。
¥49.0
问医生
郭洪森头像
郭洪森 3 可开方
阳光融和医院 老年病科
好评0.9991 | 接诊量5373
擅长: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病,肺栓塞,风湿性心脏病,冠脉造影检查+支架置入治疗等的诊治抢救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6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