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指心跳的过快过慢或者心率不齐。中医科分为心神不宁,气血不足,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痰火扰心,瘀血阻络,心阳不足等。
(1)心神不宁证可见心悸心慌,善惊易恐,失眠多梦等,可用天王补心丹。(2)气血不足证可见心悸短气、面色苍白,疲劳乏力,需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可用八珍汤或者十全大补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党参、白术、茯苓、黄芪、黄精、山药、当归、白芍、川芎等。也可用参茯丸、归脾丸口服。(3)阴虚火旺证可见心悸不宁,头晕目眩,手足心热等。可用滋阴安神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党参、生地、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等(4)气阴两虚证可见心悸短气、少气懒言、五心烦热等。可用补气养阴汤治疗。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山药、黄精、麦冬、五味子、熟地、莲子心、玉竹、首乌、枸杞等。(5)痰火扰心证可见心悸时发时止,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可用清火化痰汤。常用药物:竹叶、黄芩、栀子、胆草、胆南星、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等。(6)心脉瘀阻证可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唇甲青紫或有瘀斑可用血府逐瘀汤。常用药物: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香附、延胡索、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等(7)心阳不振证可见胸闷气短,形寒肢冷; 用桂枝甘草汤加减。常用药物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等
向本文作者提问

张旭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6421|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擅长创伤关节脊柱方面及中医内科的疾病,如骨折,韧带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失眠,阳痿早泄,抑郁,腹泻便秘等内科中医治疗
¥20起
问医生
#中医治疗#冠状窦心律?#短阵房速
阅读数 2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症状有头晕、心悸、胸闷、乏力甚至晕厥等可由生理和病理性因素导致,如运动、冠心病等以药物治疗为主,若药物治疗效可行手术治疗简介由窦房结冲动形成过快、过慢或规则(正常范围:青少年和成年人为60~100次/分,婴幼儿、儿童的频率稍快),或窦房结冲动传导障碍所致心律失常称为窦性心律失常。本病常见,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但最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各种生理和病理性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如精神因素、运动、各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以及一些药物(如洋地黄)等。本病一般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60次/分)或过快(>100次/分)时可引起头晕、心悸、胸闷甚至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等。本病以药物治疗(如阿托品)为主,需去除病因和诱因,积极控制原发病;若药物治疗效,可行手术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明显症状的患者一般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出现症状及干扰正常生活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治愈,预后良好[1-3]。症状表现:本病一般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60次/分)或过速(>100次/分)时可引起头晕、心悸、胸闷甚至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等症状。诊断依据: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等),结合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等)、心电图(显示心率过低或过快)、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2000毫秒)等综合确诊。窦性心律失常有哪些类型?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症状同,本病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齐;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目前尚相关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需积极控制原发病;若药物治疗效,可行手术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于明显症状的患者一般需要治疗,可定期随访。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