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希望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而身高是衡量孩子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家长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测量身高的方法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应该采用测量身长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宝宝躺在平坦的桌面上或木板上,在宝宝的头顶和脚底分别贴上一块硬纸板,然后用尺子测量头板内侧到脚板内侧的距离,即为宝宝的身长。
而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则应该采用站立测量身高的方法。家长可以在家中墙上贴上一个身高立尺,让孩子脱鞋、摘帽、女孩子放下发辫后,站在身高尺或墙根前,呈立正姿势,脚跟、臀部、肩部和头部全部靠墙,腰部挺直,两眼平视,两臂自然下垂,头部不要过仰。或者简单一些,家长可以在孩子头顶放置有直角的厚书本或其他带直角的工具,紧贴墙壁向下,一直靠拢到孩子头顶,在物品的最低点画一条线,反复测量几次,直到出现两次相同的数据为止,记录数据、具体日期、时间、测量人。
值得注意的是,早晚测量身高可能会有所差异。因为站立或坐起后,人的脊柱椎间隙会受到压缩,早晚身高会有所不同。早上最高,晚上最矮。因此,相同的时间测量才有可比性。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同一测量者测量,不同的人,卡尺在头顶的松紧度会不同;
2. 相同的测量尺;
3. 相同的时间;
4. 相同的站立方法。
一般来说,每月测量一次身高即可,过于频繁测量会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不利于长高。
此外,家长们还需要了解,孩子的身高受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睡眠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比同龄孩子身高矮较多,或者发现孩子比同龄人智力差,或者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性腺发育,又或者每个月的生长速度小于0.5cm,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体育锻炼、睡眠等无一不影响孩子的生长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