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孙浩

孩子有情绪障碍,或许我们应该看看他的父母

孩子有情绪障碍,或许我们应该看看他的父母
失控的情绪如同脱缰的野马,把脚下的这片土地踩得面目全非。
你见过情绪障碍患者激动时的样子吗?
因为工作原因,我们接触到很多患有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孩子。刚开始时觉得他们的表现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问题。
 
但时间长了就发现,他们或许就像一颗深水炸弹,外面看着平静无波,但随时都会因一点小事而情绪激动,释放出巨大的破坏力。
一个以青少年情绪障碍收治入院的小女孩,因其父亲没给她买碳酸饮料而大发脾气。
在窗台上,把一只脚伸出窗外,身体紧贴玻璃。
父亲过来哄着求她,她却表现更加激烈,用头使劲撞击玻璃,用牙咬自己的手臂,拿乒乓球拍打自己的脸。
我们立即制止她这种自伤行为,在取得家属同意后将其带到监护室进行保护性约束。
这样的情况,我们见过不少。
很多患有情绪障碍的孩子在激动时会表现出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毁物等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常常发生迅速且比较有力。
在了解情绪障碍孩童的病程及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家庭因素在孩子起病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或家庭氛围恶劣,都会导致孩子出现情绪障碍。
有情绪障碍的孩子,内心有很多负性体验,比如悲观、不安、恐惧、不满、愤怒等等,加之年龄尚小,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很容易因一点小事不满意而表现激越,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青少年情绪障碍是什么?
青少年情绪障碍是指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与发育和境遇有关的一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等。
它主要是由于生理、心理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青少年的生活内容、思考方式或行为表现出现偏差,并且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情绪状态以及人际关系等。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它们可能持续一两天,也可能持续一两周,大多时候这些负面情绪都能随着外界事情的解决或个人心态的调整而逐渐消失。可是,真正的情绪障碍却是会持久地困扰住一个人,把他拽入负性情感的旋涡,挣扎不出。
青春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出现的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小觑的不良影响。
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忽略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常把他们的易怒、叛逆、对抗、沉默寡言或情绪持续低落等表现看作是发育过程中遇到的一过性轻度紊乱,认为这些表现会随着青春期的过去而自然消失。
事实却是,有相当部分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持续至成年时期,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演化为更严重的精神问题或导致伤残死亡。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及环境等方面,而环境因素又包括家庭和社会两个主要方面。我们这次想讨论的是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从和小女孩及其父亲的谈话中了解到,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家里人都宠着她,有求必应,什么事都得按着她的要求来,不然就要发脾气。久而久之,就养出她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点小事不顺心意就会闹情绪。
每次通过冷战、绝食、哭闹来表达不满时,总能逼迫疼爱自己的父母妥协。而当父母一次次的妥协后,就会让她认为这个方法是有效的,继而在下一次加重发脾气的程度。长此以往,就会容易导致孩子情绪失控。失控的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常常会把脚下的这片土地践踏得面目全非。
她父亲就是觉得她现在的脾气越来越变化莫测,且时常有严重的自杀和暴力想法,才带她到医院就诊。
这个小女孩患情绪障碍与其家庭中不当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轶杰等人在情绪障碍儿童行为与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过于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让孩子形成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及依赖等不良心理。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好发脾气的发生率高达35.36%,居所有问题的首位。
此外,余瑞高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父母的养育方式倾向于偏爱、过度保护和拒绝。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自私任性,一旦要求未被满足就容易采取过激行为;过度保护孩子,会削弱孩子独立及权利意识发展,以致子女缺乏自信,过分的约束自我,且逐渐萌生自卑感和无助感;而拒绝否认孩子,则会让孩子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难以与人相处。
这些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情绪障碍该如何治疗?
 
 
1、认知治疗
为患儿讲解认知在情绪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帮助青少年辨别生活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其与不合理信念进行斗争,最重要的是帮助其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信念,同时辅以放松行为训练。
 
2、家庭治疗
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包括培训课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使家长更好的了解情绪障碍的病因、症状。这样家长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和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引导。
同时,帮助家长发现其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中的不良因素,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案。父母自身也应该努力改变,以带动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
 
3、人际关系治疗
 
鼓励青少年多与他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指导其人际交往的一些小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得与别人相处。
随着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能帮助其获得价值感与归属感,同时还能提高对自己的自信心。
 
4、艺术行为治疗
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手工等疗法。它们能够帮助青少年放松心神,感受深层次的内心体验,探索真实的自我,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是不善言谈的青少年也能获取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
 
5、药物治疗
目前许多新型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开始应用于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治疗,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中的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疗效明确、半衰期长,每日仅服一次,且副作用较低。另外,碳酸锂、丙戊酸钠、丙戊酸镁等在临床应用也较普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形成。每个困在情绪障碍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帮助及个人的坚持,摆脱情绪障碍的困扰,身心轻快地拥抱这个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焦虑症的十大表现

1.反复倾诉 有些人遭遇一点小事就向身边每个人反复倾诉,就像“祥林嫂”一样,可能是焦虑的迹象。 2.肌肉紧张 双手握拳、背部僵硬、紧捏下巴,焦虑的人往往整个身体肌肉都是僵硬的。可通过定期运动来减压。 3.非理性恐惧 恐惧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有些人长期心怀恐惧,却没有具体的害怕对象,就可能是焦虑症在作怪了。 4.惊恐发作 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常持续几分钟,伴随呼吸困难、手脚麻木、大汗淋漓、头晕乏力等。 5.睡眠质量下降 难以入睡或睡不安稳往往与焦虑有关。许多焦虑患者睡前对一些事情胡思乱想,就像大脑“堵车”,甚至醒来后也难以平静。 6.重温伤害 一项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患者往往存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类似的重温伤害现象,比如脑海中反复重现以往被人嘲笑的画面。 7.过度担心 广泛性焦虑症的特点就是思虑过多。若一周担忧超过4天,持续半年,并且恶劣情绪让人痛苦,并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焦虑症了。 8.慢性消化不良 胃肠道对心理压力非常敏感,因此,焦虑常会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最为常见的是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胃部绞痛、腹胀、便秘或腹泻。 9.怯场 有些人对社交存在强烈的恐惧感,甚至花大量时间来思虑即将到来的社交活动;在社交场合极不舒服,也不知道如何调节。这些症状让他们难以维持社会关系,工作或学业受挫。 10.自我怀疑 有些人会围绕某一个问题反复质疑自己,比如“我爱我的丈夫吗”、“我是有能力的人吗”等。这些质疑往往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回答的,也不是绝对的,但他们非要得出一个确切答案,弄得自己很累。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科医生与心理治疗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益眠操—————改善睡眠

“六收益眠操”是北大六院孙伟教授“乐眠操”的基础上,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结合正念心理治疗研发而成。“六收益眠操”主要包括“收腹、收腰、收颈、收头、收身、收胸”,达到锻炼“任脉”、“督脉”及“冲脉”的作用。 第一节 收腹 交叉双手,自然放于腹前,收腹。左右最大限度的转动躯干,一定保持头部不动。 第二节 收腰 左手握着右手,自然放于腰后,收腰。最大限度转动躯干,仍要头部保持不动。 第三节 收颈 并拢双手指,伸直,自然置于颈后,掌心朝前,注意手不要接触到头颈部,最大限度转动躯干,仍然要保持头部不动。 第四节 收头 交叉双手,自然置于头顶部,双臂一定要尽量伸直,最大限度左右转动躯干,扔保持头部不动。 第五节 收身 并拢双手指,举于身体两侧,掌心朝前,左右转动躯干,头部保持不动。 第六节 收胸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左右转动躯干,头部保持不动。 目标次数300次。 放松运动100次。 在做六收益眠操时,躯干转动幅度尽可能大,循序渐进增加转动幅度和次数;练习初期关节异响属正常现象,练习中如有明显身体不适,需咨询医生能否继续练习;头部须保持不动,不能随躯干转动而转动,否则容易出现头晕现象。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1.症状学标准(具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1个) (1)内心被揭露体验(被洞悉感):病人“直觉地”(即不是基于其他体验或现象所作的推断)感到他的内心活动已被别人知晓。①被控制体验:“病人 感到他的思想、情感或行动受着某些外力的控制,完全体验不到该心理活动系出自他本人意志。”②躯体被动体验:病人感到自己的躯体活动完全不是他本人意志活动的结果而是被动的。③思想插入:病人在思考时感到有某些不是他 自己想出来的思想“插入”其中。④思想被夺走:病人感到,很自然就要接着想到的思想忽然“被夺去”(或“被抽掉了”),他却说不出被夺走的思想是什么,但否认那时由于“忘记了”、“一时想不起来了”,他有一种“被夺走”的特殊体验。⑤思维阻断:病人在思考时,思想突然中断,脑子里一下子什么思想也没有,无以为继,这主要也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但可以伴有忽然言中断 的客观表现。以上各种体验可有相应的解释性妄想,例如病人认为某个集团在使用某种特殊仪器探测、控制他的心理活动,但也可以没有相应的解释性妄想。 (2)自我界限障碍:最特征性的是在体验中把自我与非我混为一谈,如感到家具或所坐的汽车或所住的房子等与自己的躯体联合为一体,觉得客体与自我互相交感或互相影响。不包括没有自我界限障碍的普遍的影响妄想。 (3)对大家普遍相信而又与病人毫无直接利害关系的情报不相信(如不相信报纸上关于唐山地震的消息),或病人具有与大家相反的信念(如相信梅兰芳现在还活着),或无端改变自幼形成并不断强化了的牢固信念(如无缘无故认为父母不是亲生父母)。 (4)特殊的言语幻听:思维鸣响(思维化声、思维反响);幻听评论病人当时正在进行的活动;幻听命令病人必须怎样做;或者两个或多个谈话声在交谈。幻听内容与病人的心情无关是这类幻听的特征之 (5)特殊的妄想:原发性妄想(妄想与人格、经历和当时处境都缺乏可理解的联系,既不与心情低落相联系,也不是对任何幻觉、知觉或其他体验的解释),妄想知觉(伴随着一个真实的知觉而同时突然出现的妄想,妄想与知觉之间缺乏可理解的联系,且一旦出现就表现为充分发展了固定的妄想信念),多个互不相关甚至互相矛盾的妄想,高度复杂且涉及人物事件十分广泛但完全不成系统的妄想,内容多变但长期存在且无相应的情感和行动的妄想,妄想内容根本不可能或毫无现实性。 (6)特殊的思维障碍:破裂性思维,一种显著的联想松弛,指在没有意识障碍和言语运动性兴奋的情况下,在一连串的自发言语中,有好几个地方上一句话与下一句话之间缺乏可理解的联系,而追问起来病人也说不出任何恰当解释;个人所特有的逻辑,即逻辑倒错;把有共同之点或相似之点的事物等同起来(个人所特有的隐喻);经常用近似的词代替确切的词(“措辞近似”);语词新作,言语离题,以致病人的言语无法理解,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互相混淆使人不解;没有明显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议论(所谓诡辩症):思想内容贫乏的言语(如病人说得不少,不论从语法、修辞或逻辑来看,都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内容空洞,使人摸不透病人是在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特殊的紧张症:木僵伴有刻板言语或模仿言语;木僵伴有刻板的动作、作态、主动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曲;木僵且有时穿插一系列复杂敏捷的行动;缄默症伴有日常生活自理良好而又没有任何做作等或引人注意等可疑的歇斯底里表现。应该注意单纯木僵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8)青春症状行为:在没有一般性言语运动兴奋情况下不时出现各种显著怪的行为。例如不可预测的前后毫无联系的且与处境极不相称的行为(在严肃场合下的恶作剧或小丑行为,过分的驯服,令人难堪的殷勤,可笑地按字面意执行指示,幼稚愚蠢的举止等);冲动性行为(突如其来,没有任何明显的动机,事后说不出任何恰当的解释,以致使人无法理解);思想、情感和动机目的显著不协调或互相矛盾的各种行为。 (9)特殊的情感障碍:在一般性情感迟钝平淡的背景上出现各种很不恰当的情感活动(如情感倒错,无故独自发笑,由于微不足道的事或无明显缘故而悲啼或暴怒等);情感淡漠伴有社会性退缩。但应注意表情呆板并不一定表示情感淡漠,独处或白天多卧床并不一定是社会性退缩。评价这类症状时必须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和长期住院环境条件的影响,必要时应停药出院观察以确定是否真有情感淡漠和社会性退缩。 2.严重性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其严重程度需符合以下3点 (1)严重缺乏自知力;不承认有任何精神失常,体会不到与病前的精神状况有什么不同,甚至矢口否认有关病态的事实;只是口头上笼统地承认有“精神病”,但说不出精神障碍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只承认个别表面现象(如承认打人毁物是不正常的或不对的),但对症状的心理方面却不能认识其病态性;虽然承认有精神病,也承认某些主要精神症状,病人却作出完全站不住脚的甚至荒诞的解释(如病人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但认为病是别人用特殊仪器控制、干扰他的思想造成的)。 (2)不能恰当料理个人和(或)家庭日常生活,或者明显妨碍了日常工作和学习。 (3)现实检验能力( reality testing)显著受损,即不能客观地评价处境或环境事物;不能把主观世界(映象、想象或其他内心活动)清楚地跟客观现实区分开来,甚至以病态体验歪曲客观现实,如幻觉、妄想等。 3.时间标准 精神障碍持续存在至少半年,[包括未充分发展的前驱期和(或)已部分缓解的残余期在内],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活动期(即满足1、2两条标准的时期)至少2周,才能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4.阴性标准(鉴别诊断标准)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没有脑器质病变存在的证据,同时也没有脑器质病变特征性的精神障碍,如痴呆、器质性遗忘、器质性意识障碍、器质性人格或情绪障碍等。 (2)酒精、药物或任何其他外来有害物质以及躯体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3)情感性精神病:如持续1周以上的典型躁狂或抑郁,或非典型的躁狂或抑郁反复发作,且存在完全缓解的间歇期(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完整,人格与病前无异,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学习)。 (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相或抑郁相跟精神分裂症症状几乎同样显著地混合临床相,或者,躁狂相或抑郁相与精神分裂样状态交替出现的病程,以完全缓解告终或只残余轻微的缺陷。 (5)偏执状态:以被害或嫉妒妄想为主要临床相,没有前述精神分裂症的特殊症状,且始终不出现人格缺陷或衰退。 (6)反应性精神病:相对严重的精神创伤体验引起且自发完全缓解,病期般不超过半年。 (7)神经症:只有一度满足1、2两条标准的病例,才能考虑假性神经症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8)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病前可有人格障碍,尤其是分裂型人格障碍因此两个诊断可以并存,只有当人格障碍突出且长期居主要地位并一度满足1、2两条标准才能考虑假性病态人格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摘要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4条标准:①症状标准:这里列举了公认的若干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确定无疑地至少存在这些症状之一。②严重程度标准:精神功能受损已经达到自知力的严重缺乏、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与现实的恰当接触。③时间标准:病程至少半年,其中满足①、②两条的时间至少半个月。④阴性标准:有充分根据排除其他各种精神病,如器质性、中毒性、躁狂抑郁性、偏执性、反应性精神病。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自我克服的方法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2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障碍早期用药治疗的重要性

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他们不是脆弱,只是病了!如同感冒一样,抑郁症距离一个普通人并不遥远!早期药物治疗更重要!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5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气质中多血质的具体表现

多血质的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这种人适宜于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 多血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多血质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 多血质的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多血质合适的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监督员等等。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测测你的气质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4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自闭症三大表现

多数自闭症患儿的智力发育比同龄儿滞后,他们当中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更强。如有位三四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障碍。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交往。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他们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很少微笑。 (2)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自闭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如何进行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率非常高的精神性疾病,而重度抑郁症就是指抑郁症的发展中后期这个比较严重的阶段。处于重度抑郁阶段的抑郁症病人,在治疗方面就会更加困难,无论通过药物治疗还是其他途径,治好之后都容易反弹。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重度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提倡全程疗法,将疾病分成急性期、巩固期或维持期分阶段,针对不同的时期,按照科学的用药策略进行治疗。这样,能够做到针对性更强,准确性更好,治意率更高。 1、急性期治疗 抑郁症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控制病症为主,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服药 2 周-4 周开始见效,如果用药治疗 6 周-8 周仍然无效,应立即与医生沟通,并改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2、巩固期治疗 抑郁症现固期至少在 4 个月-6 个月,此阶段患者的病症基本稳定并好转,但不可间断性服药或停药,因为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还不十分稳定,疾病的复发率很高,应坚持服药,一般不可减少药量。 3、维持期治疗 维持期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策略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即首次发病患者维持治疗应在 6 个月-8 个月,年龄较轻,且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较大,并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患者,维持治疗至少应坚持 2 年-3 年。维持治疗的剂量以急性期治疗剂量为准 有统计调查显示,50%-85%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 2 次发作,即使症状完全缓解者,其复发率也可达 13%,如症状部分缓解者复发率可高达 34%。因此抑郁症的维持期治疗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对于重度抑郁症,一定要确诊病情在用药。如果将其误诊为焦虑症,治疗起来就殳效果。所谓焦虑症,是指一组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的症状。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病人感到心季,有胸闷、胸疼、气急、喉头堵塞室息感,因此而惊叫、呼救。 重度抑郁症自杀率高,危险大,令人望而生畏。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医务人员都会非常细心谨慎。准确的诊断是病情发展和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准确把握和控制用药的不同时期,对于各个阶段病情的治疗更为重要。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