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闭锁一般多久发现
1.胆道闭锁主要的表现是黄疸。一般的生理性黄疸在一周左右逐渐消退,到半个月恢复正常。胆道闭锁可能是随着生理性黄疸症状缓解后略有缓解,但是之后又开始逐渐的加重。
如果在早期能抽血查肝功能,应该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发现,因为胆道闭锁孩子的肝功能中,间接直接胆红素也会明显升高,也可能出现肝酶异常,胆汁酸明显增高。这是最主要的特征。但由于家长往往觉得孩子都会起黄疸,考虑生理性黄疸的可能,不舍得给孩子抽血,那么有可能在半月后,孩子黄疸仍然持续加重,甚至发现大便呈白陶土样了,或者发现尿黄、眼泪黄、出汗黄才就诊,那发现的就会较晚。
因此建议出现黄疸的孩子一定要静脉采血抽肝功能,以了解孩子的胆红素的分类,如果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那么高度怀疑是胆道闭锁,需要进一步的做影像学的检查,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可以通过肝门区纤维的包块,胆囊干瘪,壁毛糙不光滑等来确诊。
有经验的医生,根据黄疸的颜色也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一般生理性黄疸的黄称为阳黄,比较鲜艳,而胆道闭锁的宝宝黄疸为阴黄,就是比较晦暗。
2.胆道闭锁的病因还不是十分清楚,有些患儿可能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少数患者也可能合并内脏转位。
3.胆道闭锁主要是早发现、早诊断,治疗比较有难度,早期行肝门空肠吻合术对改善预后非常关键。
向本文作者提问

曾沣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3667|响应时长727分钟
擅长: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外妇儿骨科男科等相关疾病,能够给患者提供宝贵的意见!
¥100起
问医生
#婴儿#儿科#心血管内科#肝炎后黄疸#黄疸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各种原因(肝损害最常见)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组织、体液黄染轻症可治愈,存在原发病者需明确病因对症治疗简介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同[1,3]。症状表现[1-2]:典型症状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黄染,可伴有皮肤瘙痒。诊断依据[1]:依据黄疸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肝功能检查中血清胆红素指标升高(血清胆红素>34.2μmol/L)可确诊疾病。疾病类型[1-2]:1.按发病原因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阻塞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2.按增高的胆红素性质分类:(1)非结合胆红素血症黄疸(2)结合胆红素血症黄疸是否具有传染性[1]?黄疸本身是传染病,传染性。但是由病毒性肝炎(多见于乙肝、丙肝)引起的黄疸则具有传染性(肝炎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时)。通过什么方式传染[5]?乙肝、丙肝(肝炎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包括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怎么预防[5]?乙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当前尚针对丙肝的有效疫苗。避免与感染者的过度接触、避免医源性传播(如规范使用注射器、血制品等)、避免安全的性行为,都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是否常见[1,2]?本病常见。其中肝细胞性黄疸最常见,而病毒性肝炎约占肝细胞性黄疸病因的90%以上。是否可以治愈[3]?本病轻症可以治愈,但是由于原发肝病导致的黄疸,需在明确原发病因的基础上进行长期对症治疗,以维持在肝功能代偿期。是否遗传[1]?具有遗传性,部分遗传性疾病患者好发黄疸。易引起的黄疸遗传性疾病为遗传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该病包括Rotor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遗传性胆汁淤积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包括进行性家族性胆汁淤积、良性复发性胆汁淤积、妊娠复发性胆汁淤积)、肝内胆管发育良综合征、胆管囊性病等。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