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犯胃吐酸水,中医爱用两味药的小处方
呕吐,中医病证名。是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一种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在跟诊的时候看到一个呕吐的病人,已发病2个多月,食入即吐,嗳气乏力,咽中自觉有痰,色白,舌质暗,苔白,脉弦沉。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肝气犯胃证。笔者在处方中看见了“吴茱萸6克,黄连3克”的字眼,一时间有些犹豫,这是左金丸么?为什么吴茱萸的用量比黄连还大?在查阅了资料并和老师讨论之后,才发现是笔者太狭隘了。
左金丸,又名回令丸,出自《丹溪心法》,在古籍中是治疗肝火犯胃的要药。原方中黄连性寒为君,吴茱萸性热为佐使,按6:1入药,以大比例黄连清肝火,吴茱萸制约黄连的寒性,同时助胃和降。而本方此处却用了吴茱萸6克,黄连3克,比例倒置。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仔细看病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病人虽然同是肝病及胃所致的恶心呕吐,但其总体表现为寒证,若仍是大比例黄连,寒上加寒,则会加重病情。故使用吴茱萸6克,佐以黄连,在肝胃同治的基础上彰其温热之性。此方不过是在左金丸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调整。
其实临床上有很多类似的运用,就单拿左金丸而言,黄连和吴茱萸的比例不同,则针对不同的疾病,在临床上也有相应的研究。古语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临床中经常见到肝、脾、胃同时发病,出现恶心呕吐,嗳气不舒等症状。黄连为大寒之药,可清肝胃之热,吴茱萸性热味辛,有和胃降逆的功效,二者合用时肝胃同治,可互为佐使,效果显著。当黄连与吴茱萸为6:1时,更适宜于肝经郁热,热邪犯胃的病证;而当黄连与吴茱萸为1:1时,寒热之性不显,则适宜于寒热夹杂的肝气犯胃证。反之当二药的比例如本方中倒置时,则针对于寒凝肝经所致的肝气犯胃证。
通过这个事情笔者也意识到经方不仅是方,更是法,需要经方上再加以辨证运用,扩大其使用范围。如若生搬硬套,恐会像笔者这样贻笑大方,特此与同仁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