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生活中有哪些明确的致癌因素?
作者 | 王兴国
文章首发于 | 营养医师王兴国微博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2019年初,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全球健康》发表来自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指出中国每年45.2%的癌症死亡归因于23种致癌因素。做好这些预防,每年可避免100万余人死于癌症。
常吃致癌食物
加工肉类、红肉、酒类、咸鱼、槟榔、霉变食物、热饮和蕨菜等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在致癌物名单中的食物,经常吃这些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另外,油炸、烧烤等加工烹调食物也产生致癌物质,如丙烯酰胺、多环芳烃化合物等。
就这些致癌食物而言,目前还不能确定吃多少就会得癌,也不确定吃多少是绝对安全的,只能建议少吃或不吃。以加工肉类和红肉为例,红肉平均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不吃加工肉类为宜。
饮食营养摄入不足
研究表明,日常饮食营养摄入不足,将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主要有:①水果摄入量不足;②蔬菜摄入不足;③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主要来自全谷物、粗杂粮、蔬果和豆类等;④钙摄入不足,钙主要来自奶类、大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吸烟或二手烟
众所周知,吸烟和二手烟是肺癌及其他多种癌症的重要原因,吸烟还导致心血管病。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第三版《世界癌症地图》(包含了来自185个国家的数据),2017年吸烟导致全球230万例癌症死亡(占所有癌症死亡的24%),另外还有19万例二手烟和无烟烟草(鼻烟、嚼烟和浸渍烟草等)导致的癌症死亡。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报告指出,吸烟导致人均寿命缩短十年以上,戒烟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益,如果40岁以前戒烟,可以夺回9年寿命。
饮酒
早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把酒精列为Ⅰ类致癌物。201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在报告中强调,饮酒与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等7种癌症高风险有关。每天饮酒二三杯或更多时,致癌风险更大。
肥胖
肥胖与胃癌、肝癌、食道癌、大肠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子宫癌、胆囊癌、前列腺癌、肾癌、口腔癌和喉癌等13种癌症高风险有关。这是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2018》作出的总结,不过,肥胖与第一大癌——肺癌高风险无关。另外,肥胖增加绝经后乳腺癌风险,但降低年轻女性的乳腺癌风险。
肥胖是饮食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的结果。含糖饮料、快餐、精制谷物过多、高糖饮食、高脂肪饮食、久坐不动等是导致分胖的主要原因。
高血糖或糖尿病
糖尿病或高血糖状态增加患癌风险。2018年7月,著名的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涉及中国、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多达2000万人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相比无糖尿病人群,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风险升高了27%,男性风险升高了19%,其机理不是很清楚,但已知与高血糖状态有关。
糖尿病或高血糖可以增加胰腺癌、口腔癌、胃癌、肾癌、肝癌、白血病等十余种癌症的患病风险。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患癌高风险。
其实不止糖尿病,《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2018年2月发表的研究表明,高血脂、高尿酸、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病也对癌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以致癌的感染
目前,一共有11种病原体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有致癌性,包括幽门螺杆菌(Hp)、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肝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等。其中,最主要(占所有感染相关癌症的90%以上)是前四种,幽门螺杆菌(Hp)引起胃癌,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宫颈癌,乙肝和丙肝病毒引起肝癌。
这些细菌或病毒是会传染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癌症也是可以“传染的”。目前这些感染有的可以用疫苗预防,有的可以用药物治疗。注意个人卫生,按时体检筛查,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紫外线
阳光中紫外线会伤害皮肤,不但导致晒伤、炎症、老化、色素沉着过度等,还会导致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紫外线也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的Ⅰ类致癌物。适量的紫外线有助皮肤合成维生素D,以及提高免疫力,但过多的紫外线是有害的,必须注意防晒。
电离辐射
手机致癌或“4G”、“5G” 信号致癌是最常见的传言之一,但并无真凭实据。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但都不是实锤,毕竟手机或通讯信号都不是电离辐射,不会伤害人体细胞。
电离辐射的确可以致癌,如医疗用的X光,CT、PET-CT、碘131、放疗等(B超和核磁共振除外),以及氡气、镭226等天然放射元素,它们有可能随装修石材等进入家庭。医疗用辐射一定要遵医嘱,只在必要时使用,家庭装修则要做放射性检测。
室外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雾霾和PM2.5了。“霾”是指空气中有大量的细颗粒物,使空气比较浑浊,能见度小于10公里。霾与雾(有水汽,但没有那么多细颗粒物)不同,但经常与雾一起出现,所以叫“雾霾”。PM2.5是指直径≤2.5微米的所有颗粒物的总称,其直径约为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是造成霾天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PM2.5在大气中可以停留较长时间,不容易去除,且能吸附多种有害物质(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重金属、微生物等),容易被吸入呼吸道深部,某些组分还可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与糖尿病、肺癌等也有关系。2013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它为Ⅰ类致癌物。2020年3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第三版《世界癌症地图》指出,每年室外空气污染会导致600~800万人死于肺癌和其他疾病。
室内空气污染
除了室外空气污染,还要注意室内空气污染。室内PM2.5一部分来自室外空气污染,另一部分来自食物烹饪、吸烟、室内燃煤等。
室内空气污染还包括甲醛、甲苯等,多来源于室内装修材料以及家具等。甲醛也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的Ⅰ类致癌物,增加白血病风险。尘螨、微生物也容易在室内滋生,尤其是通风不够时。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