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但现在我国母乳喂养率仍较低。其中一个大的原因就是母乳喂养遇到的许多问题,下面介绍一些母乳喂养的建议。
哺乳准备
- 1)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
早期建立母乳喂养策略
- 1)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 30min)。
- 2)新生儿生后尽早(<1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
- 3)生后母婴同室。
母乳相关性黄疸
- 1)按需哺乳(频率≥8 次/24h)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
- 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
- 2)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
牛奶蛋白过敏
- 1)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
母乳的家庭贮存
- 1)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3 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
- 2)母亲均应直接乳房喂养,需要时可泵出乳汁用奶瓶喂养,但不建议频繁泵乳。
母乳喂养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 1)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 1.6~8.5 次/d,粪便转黄时间 3~15d,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 2)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 6~7 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 0.5~1.0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 3)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 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
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处理
- 1)针灸、超声、刮痧、穴位按压、热或冷敷对乳房充血肿胀疗效不确定,而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
- 2)乳母患乳腺炎时应及时寻求乳腺外科医生的专科治疗,采取排空乳房、休息、镇痛等对症支持措施,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
- 3)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
参考文献:佚名.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 版)[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文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血常规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文章 有关母乳喂养的一点建议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文章 好动还是多动?天性还是病症?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文章 关于特医奶粉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文章 睡眠指南解读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文章 夜深人静,孩子房间传来如雷响声的原因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文章 关于湿疹,你需要了解什么?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