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吴海霖

有关母乳喂养的一点建议

有关母乳喂养的一点建议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但现在我国母乳喂养率仍较低。其中一个大的原因就是母乳喂养遇到的许多问题,下面介绍一些母乳喂养的建议。

哺乳准备

  • 1)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

早期建立母乳喂养策略

  • 1)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 30min)。
  • 2)新生儿生后尽早(<1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
  • 3)生后母婴同室。

母乳相关性黄疸

  • 1)按需哺乳(频率≥8 次/24h)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
  • 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
  • 2)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

牛奶蛋白过敏

  • 1)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

母乳的家庭贮存

  • 1)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3 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
  • 2)母亲均应直接乳房喂养,需要时可泵出乳汁用奶瓶喂养,但不建议频繁泵乳。

母乳喂养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 1)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 1.6~8.5 次/d,粪便转黄时间 3~15d,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 2)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 6~7 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 0.5~1.0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 3)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 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

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处理

  • 1)针灸、超声、刮痧、穴位按压、热或冷敷对乳房充血肿胀疗效不确定,而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
  • 2)乳母患乳腺炎时应及时寻求乳腺外科医生的专科治疗,采取排空乳房、休息、镇痛等对症支持措施,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
  • 3)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

参考文献:佚名.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 版)[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血常规

每当带着孩子到医院,基本百分之九十九都会做一个检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主题,血常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宝宝跟成人血常规正常范围是不同的。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血常规正常范围也是不同的。 但大部分医院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正常范围都是按照成年人或大年龄儿童来划定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关于儿童血常规的认识。 首先是血常规正常范围,以下参考: 血常规一般检测正常值 项目 年龄 正常值 红细胞 新生儿 (5.2~6.4)X10^12/L 婴儿 (4.0~4.3)X10^12/L 儿童 (4.0~4.5)X10^12/L 血红蛋白 新生儿 180~190g/L 婴儿 110~120g/L 儿童 120~140g/L 细胞压积 1 天 0.48~0.69 2 天 0.48~0.75 3 天 0.44~0.72 ~2 个月 0.28~0.42 6-12 岁 0.35~0.45 白细胞 新生儿 20X10^9/L 婴儿 (11~12)X10^9/L 儿童 (8~10)X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 新生儿~婴儿 0.31~0.40 儿童 0.50~0.70 淋巴细胞比例 新生儿~婴儿 0.40~0.60 儿童 0.20~0.40 单核细胞比例 2~7 天 0.12 其后 0.01~0.08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 0.005~0.05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 0~0.0075 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 (50~300)X10^9/L 网织红细胞 新生儿 0.03~0.06 儿童 0.005~0.015 血小板 - (100~300)X10^9/L (表源:第 8 版儿科学) 知道了正常值后,下一步我们就要知道如果数值的意义及偏离了正常范围代表了什么。 1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 宝宝初生时红细胞血红蛋白较高,可达红细胞(5~7)X10^12/L,血红蛋白 170g/L 左右,10 天后开始下降,至出生后 2~3 个月达最低水平,红细胞为 3X10^12/L,血红蛋白 110g/L 以下,此阶段为生理性贫血期。 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标准见下表)贫血时网织红细胞也会增多。 = 儿童贫血标准 = 轻度 90~120g/L(6 岁以上) 90~110g/L(6 岁以下) 中度 60~90g/L 重度 30~60g/L 极重度 <30g/L 2 白细胞 主要分两种类型 1)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2)淋巴细胞 婴儿期白细胞易因进食、哭闹、肌肉紧张、疼痛、缺氧等影响而波动。 白细胞分类中,初生时中性粒细胞较多,占 60%-65%,淋巴细胞约占 30%~35%。出生后 4~6 天两者相等,后淋巴细胞占优势,中性粒细胞逐渐增加,4~6 岁二者又相等,6 岁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 1.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加(常伴白细胞总数增多):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 2.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低于 4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1.5X10^9/L,):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病毒)、血液系统疾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亢进等,自身免疫疾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寄生虫病,皮肤病(如湿疹),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 4.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天花、结核)等 6.淋巴细胞增多:感染(常见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菌、梅毒、弓形虫感染),肿瘤(如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移植排斥反应 7.淋巴细胞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一些免疫缺陷病等; 3 血小板 新生儿期波动大,生后 48 小时内较低,可能与产伤有关,2 周后可达 300X10^9/L。 1.血小板减少: 1)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破坏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疹,上呼吸道感染,输血后等 2.血小板增多: 1)原发性增多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溶血,癌症 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相关。 检验结果的判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最后的结果以专业医师判断为准。 参考文献: 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5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有关母乳喂养的一点建议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但现在我国母乳喂养率仍较低。其中一个大的原因就是母乳喂养遇到的许多问题,下面介绍一些母乳喂养的建议。 哺乳准备 1)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 早期建立母乳喂养策略 1)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 30min)。 2)新生儿生后尽早(<1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 3)生后母婴同室。 母乳相关性黄疸 1)按需哺乳(频率≥8 次/24h)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 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 2)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 牛奶蛋白过敏 1)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 母乳的家庭贮存 1)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3 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 2)母亲均应直接乳房喂养,需要时可泵出乳汁用奶瓶喂养,但不建议频繁泵乳。 母乳喂养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1)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 1.6~8.5 次/d,粪便转黄时间 3~15d,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2)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 6~7 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 0.5~1.0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3)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 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 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处理 1)针灸、超声、刮痧、穴位按压、热或冷敷对乳房充血肿胀疗效不确定,而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 2)乳母患乳腺炎时应及时寻求乳腺外科医生的专科治疗,采取排空乳房、休息、镇痛等对症支持措施,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 3)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 参考文献:佚名.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 版)[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5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好动还是多动?天性还是病症?

孩子老是闯祸,被老师同学讨厌,成绩下降,大多数人会说“男孩子嘛,天性多动”,但是也不可忽视,也许孩子不是好动,而是多动症。那么所谓的多动症究竟是什么呢?我家熊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动症呢?相信下面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 一 定义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在国内多称为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患病率较高的一种儿童神经发育性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 7.2%,男童高于女童。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两种,可对认知、学习、行为、情绪和社交构成一定的损害。 二 分型 主要分为三种亚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混合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定 ADHD 患者可以由一种亚型转变为另一种亚型。 1 多动和冲动型 在幼童中,多动和冲动几乎总是一起出现,以多动和冲动为主型 ADHD 的特征是不能静坐或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通常可在儿童 4 岁时观察到,并在 7-8 岁时症状最为严重。 过度躁动(例如,手脚不停拍打、在座位上扭动) 当被要求坐着时很难保持不离座(例如,在学校、工作时等) 感到坐立不安(青少年中)或不合适地到处乱跑或攀爬(年龄较小的儿童中) 难以安静地玩耍 很难跟得上患者,感觉其似乎总是“忙个不停” 话多 难以按顺序等候 回答问题过快(脱口而出) 打断或介入他人的活动 2 注意缺陷型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能力差以及人之处理与反应速度降低。常被认为认知速度缓慢,处于开小差状态,主要集中在认知或学习问题,在 8-9 岁上小学后变得明显。 不能密切注意细节,犯粗心的错误 在玩耍、学校或家庭活动时难以维持注意力 即使是与其直接对话时,患者也似乎没有在听 不能坚持完成任务(例如,家庭作业、家务活等) 难以组织安排任务、活动和物品 回避需要持续脑力劳动的任务 容易遗失任务或活动所需物品(例如,课本、运动器材等) 易受无关刺激影响而分心 在日常活动中(例如,家庭作业、家务活等)表现出健忘 3 混合型 具有以上两种亚型特征。 三 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病学会已经定义了诊断 ADHD 的统一标准,对于年龄小于 17 岁的儿童,诊断标准要求:有 6 项或以上的多动和冲动症状,或者有 6 项或以上的注意缺陷症状。对于年龄≥17 岁的青少年和成人,则需要≥5 项多动和冲动症状,或者有≥5 项注意缺陷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核心症状损害了学业活动、社交活动或职业活动中的功能,才满足 ADHD 的诊断标准。 ADHD 病因尚未明确,但确定的是有很强的遗传成分,所以类似行为的家族史很重要,此外有证据表明,孕妇孕期接触烟酒,以及早产儿(孕龄<32 周)有较高患病风险。 ADHD 的症状与许多其他状况重叠,包括发育变异、神经或发育问题、情绪与行为障碍、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以及特定的医学问题,因此,应认真鉴别。 四 治疗 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药物饮食治疗,也有可能是用几种方式一起进行。 行为治疗作为针对学龄前或者症状较为轻微的患儿的一线疗法,取得了可观疗效。规律的体能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是相当有效的副加疗法,但目前尚无不清除最理想的运动种类及强度。但明确的是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够提升患儿行为及运动能力、提升管控功能(包括专注、抑制控制、计划等)、较快的信息处理速度,记忆力也有所提升。 及时地发现,正确的引导都能改善孩子的情况,例如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与游泳最初的相遇是因为其患有多动症,母亲以此让他消耗多余的精力。因此如果看了上文越看自己家的崽越像,而且无论在哪种场合孩子都静不下来,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不妨去医院做个简单的问卷测试、筛查,说不定孩子的人生就发生变化了。 参考文献: Den Heijer AE, Groen Y, Tucha L, et al. Sweat it out?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ADH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Neural Transm (Vienna ). 2017;124(Suppl 1 ): 3‐26. doi: 10.1007/s00702-016-1593-7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特医奶粉

去年“湖南假奶粉”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时隔12年再次出现的“大头娃娃”令广大家长愤怒的同时又充满了担忧。不同于08年奶粉制作中作假,这次的“假奶粉”事件中是以固体饮料替代“特医奶粉”。为了盈利,不良商家的花式翻新,为孩子的奶粉安全再次敲响警钟。此外,我们也意识到仅仅是靠相关单位的力量加强市场食品药品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提升家长自身对于奶粉的认识也是重中之重。 一 配方奶分类 首先来谈谈婴儿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粉作为母乳的有效替代品,其配方可模仿母乳的营养成分,必须包括适量的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1 三种形式的配方奶粉 粉末:最便宜的婴儿配方食品,必须在喂养前与水混合,也是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形式; 液体:必须与等量的水混合的浓缩液体; 即食:不需要混合,可直接食用的婴儿配方奶粉,也是三者中最贵的一种。 2 三种不同基质的配方奶粉 基于牛乳的配方食品 基于大豆的配方食品 基于大米的配方食品(少见) 3 三种适用月龄的配方奶粉 婴儿配方乳(奶)粉:适于0-6月龄正常婴儿食用,标为“1段” 较大婴儿配方乳(奶)粉:适于6-12月龄较大婴儿食用,标为“2段” 幼儿配方乳(奶)粉:适于12-36月龄幼儿食用,标为“3段” 因为其应用的特殊性,其生产要求相对于其他食品也更严格。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绝对不要给婴儿喂食未改性的牛乳,也不建议婴儿食用未改性的山羊乳;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规定向婴儿配方食品添加新成分应具有“无害的合理确定性”作为安全标准等。 二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 新闻中所提到的“特医奶粉”,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合法正规的产品标签中应明确标注特殊医学用途以及配方食品的类别和适用人群。 =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类别(适用人群)= 配方食品的类别 适用人群 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 乳糖不耐受婴儿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 乳蛋白过敏高风险婴儿 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 食物蛋白过敏婴儿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 适量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 氨基酸代谢障碍婴儿 母乳营养补充剂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下面具体说说这几种 1 早产儿奶粉 临床上,孕37周前出生的婴儿称为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称为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多为低出生体重儿。为满足其追赶生长的营养需求,此类婴儿配方食品中能量、蛋白质以及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应明显高于足月儿配方食品。 2 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奶粉 适用于原发或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其中粉状无乳糖配方食品中乳糖含量应低于0.5克/100克;粉状低乳糖配方食品中乳糖含量应低于2克/100克。液态产品可以按照稀释倍数做相应折算。 3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是将牛奶蛋白经过加热和(或)酶水解为小分子乳蛋白、肽段和氨基酸,以降低大分子牛奶蛋白的致敏性。根据不同配方,此类产品的碳水化合物既可以完全使用乳糖,也可以使用其他碳水化合物部分或全部替代乳糖。其他碳水化合物指葡萄糖聚合物或经过预糊化的淀粉,但不能使用果糖。 4 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乳蛋白深度水解是通过一定工艺将易引起过敏反应的大分子乳蛋白水解成短肽及游离氨基酸。氨基酸配方食品是由单体氨基酸代替蛋白质。上述配方食品将过敏原去除或不含过敏原,适用于食物蛋白过敏婴儿。该配方食品不含有食物蛋白。下表是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中能量、部分营养素可调整范围值。 5 母乳营养补充剂 母乳营养补充剂不是全营养配方食品,是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补充。对于母乳中含量水平尚不足以满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快速生长需求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质、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额外添加. 6 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 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是指不含或仅含少量代谢障碍氨基酸的特殊配方食品。用于代替普通婴儿配方食品,以改善患儿症状,减轻智力损害,同时为患儿提供必要的、充足的营养素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有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酪氨酸血症、高胱氨酸尿症、戊二酸血症Ι型、异戊酸血症、尿素循环障碍等,其配方食品中应限制的氨基酸种类见下表 三 购买注意事项 如何选购特殊医疗用途配方奶粉呢? 1 看产品名称 产品标签上标示的产品名称应为产品注册批准的名称,如×××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氨基酸配方食品(粉)等。 2 看产品注册信息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必须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合法的产品标签上会标注产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注字TY+8位数字”。还可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的“服务”板块中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中查询核实已获批的注册产品信息。没有标注产品注册号的或者查询不到相关信息的,千万不要购买。 目前已批准注册号见下表 大家也可自行到官网搜索,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3 看适宜人群 合法正规产品标签中应明确标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类别和适用人群。如上所述几种。 4 看贮存条件和保质期 产品标签上都会标注产品贮存条件,特别是提示开封后贮存条件。消费者要根据家庭所能具备的贮存条件购买相应产品。要购买保质期内产品,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距购买日期较近的产品。 5 重中之重 不宜擅自给宝宝食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需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文末我们也回答下什么是固体饮料?如何区分固体饮料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固体饮料是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普通食品。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产品注册审批,不能为特殊医学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不能标示适用人群,也不需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如果用固体饮料替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长期食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Martin CR, Ling PR, Blackburn GL (2016) Review of Infant Feeding: Key Features of Breast Milk and Infant Formula. Nutrients 8 (5). doi:10.3390/nu8050279 韩军花.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解读[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4, 048(008):659-662. 市场监管总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选购消费提示.2020.05.14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6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睡眠指南解读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卫健委18年实施的0 岁~5 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 。也许你之前只是觉得“我家小孩老睡不好”,学习了这篇指南后,你自己也可以科学评估孩子的睡眠情况,知道为什么孩子睡不好,以及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改善孩子睡眠。 一 有关睡眠的定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有关睡眠的几个定义,方便看下面的指导与评判标准。 1 睡眠 sleep 个体与外界环境互动及反应水平降低,表现为身体活动度降低、闭眼、卧位等特征,并可恢复清醒 的一种生理和行为状态。 2 睡眠时间 sleep duration 一天24小时内每段睡眠时间的累计值 3 睡眠问题 sleep disorders 在睡眠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睡眠启动、睡眠过程、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如入睡 困难、夜醒等 4 睡眠潜伏期 sleep onset latency;SOL 入睡时间,从上床准备就寝到实际入睡所需时间。 二 评估方法 根据以下流程给你自己小孩做个评估吧,初步了解下小孩睡眠情况。如不做评估也可直接跳到最底下第6点指导建议。 1 睡眠时间 儿童一天24h总共睡多长时间。 (参照下表) 0 岁~5 岁儿童推荐睡眠时间 年(月)龄 推荐睡眠时间(小时) 0 个月~3 个月 13~18 4 个月~11 个月 12~16 1 岁~2 岁 11~14 3 岁~5 岁 10~13 2 入睡/就寝问题 儿童入睡需多长时间,是否有就寝问题,如拒绝或拖延就寝时间和入睡困难。 3 睡眠期间的问题 儿童睡眠期间(从晚上就寝入睡到次日最后一次醒来)是否有异常事件,如夜醒、 打鼾或呼吸困难。 三 评估问卷 上述评估后如有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评估问卷 1 0 岁~2 岁婴幼儿睡眠评估问卷() 请父母或抚养人根据儿童最近(通常)一周的睡眠情况进行回答: 2 3 岁~5 岁儿童睡眠评估问卷 以下请父母或抚养人根据儿童过去一个月的睡眠状况进行回答: 平时睡眠时间:▁▁时▁▁分 周末睡眠时间:▁▁时▁▁分 平均睡眠时间:▁▁时▁▁分 四 计分方法 1 睡眠时间 平时睡眠时间 = 平时早晨醒来的时间 — 平时晚上睡着的时间 周末睡眠时间 = 周末早晨醒来的时间 — 周末晚上睡着的时间 平均睡眠时间 = 【(平时睡眠时间×5)+(周末睡眠时间×2)】/7 2 分值录入 每个问题进行录入时,偶尔(0次/周~1 次/周)或不困=1,有时(2次/周~4 次/周)或非常困=2, 通常(5次/周~7 次/周)或会睡着=3。 3 分值转换 统计分析时需进行转换,分值越高表示存在睡眠问题风险越高。问题1,2,3,10,11,26转换方法:1=3,2=2,3=1(即把原先的计分值1转换为3, 计分值2保持不变,计分值3转换为1)。问题4,5,6,7, 8,9,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27,28,29,30,31,321,322保持原录入数值不变。 1 结果评估 睡眠习惯问卷(CSHQ)总评分高于54分,即为睡眠质量不良。 五 判断标准 1 0 岁~2 岁儿童 1.睡眠时间:在睡眠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儿童睡眠时间不在推荐范围内(见上表),提示需要进一步医学评估。 2.睡眠潜伏期 :在睡眠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睡眠潜伏期﹥20min,提示需要进一步医学评估。 3.夜醒 :在睡眠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儿童夜间醒来后无法自主入睡,需要家长干预,提示需要进一步医学评估。 2 3 岁~5 岁儿童 睡眠时间 :在睡眠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儿童睡眠时间不在推荐范围内(见上表),提示需要进一步医学评估。 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分:总分﹥54(见附录C),提示需要进一步医学评估。 六 睡眠卫生指导 1 睡眠环境 卧室应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可在卧室开盏小灯,睡后应熄灯。不宜在卧室放置电视、电话、电脑、 游戏机等设备。 2 睡床方式 婴儿宜睡在自己的婴儿床里,与父母同一房间。幼儿期可逐渐从婴儿床过渡到小床,有条件的家庭 宜让儿童单独一个房间睡眠。 3 规律作息 从3个月~5个月起,儿童睡眠逐渐规律,宜固定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00,但也不提倡过早上 床。节假日保持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 4 睡前活动 安排3~4项睡前活动,如盥洗、如厕、讲故事等。活动内容每天基本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温馨适 度。活动时间控制在20min内,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儿童处于较安静状态。 5 入睡方式 培养儿童独自入睡的能力,在儿童瞌睡但未睡着时单独放置小床睡眠,不宜摇睡、搂睡。将喂奶或 进食与睡眠分开,至少在幼儿睡前1h喂奶。允许儿童抱安慰物入睡。儿童哭闹时父母先耐心等待几分钟, 再进房间短暂待在其身边1min~2min后立即离开,重新等候,并逐步延长等候时间,帮助儿童学会独自 入睡和顺利完成整个夜间连续睡眠。 6 睡眠姿势 1岁之前宜仰卧位睡眠,不宜俯卧位睡眠,直至婴幼儿可以自行变换睡眠姿势。 原文大家也可直接网上搜索《0 岁~5 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 》。 参考文献: 王惠珊、江帆、黄小娜、王广海、冯围围、倪鑫、刘玺诚、许志飞、邵洁、吴 婕翎、张风华、吴虹、麦坚凝、黄燕、徐佩茹、徐海青、王念蓉、宫丽敏、徐韬、张悦、金曦、蒋竞雄. 0 岁~5 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10.12.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夜深人静,孩子房间传来如雷响声的原因

为什么小朋友小小年纪就鼾声大如雷?为什么小朋友睡觉时候总张着嘴呼吸?为什么感觉小朋友的嘴型越来越突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极有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一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上呼气道受阻所引起的睡眠障碍即喉咙附近的软组织松弛而造成上呼吸道阻塞,呼吸道收窄导致睡眠时呼吸暂停。是最常见的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类型,儿童发病率为 2%-5%,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其中以 2-8 岁的儿童居多,该年龄段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所占的上气道体积比例达到最大。 二 哪些儿童容易患病 (1)性别,男孩较女孩发病率高。 (2)种族,黑人 OSAHS 的发病率相对其他人种较高;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家族史; (4)肥胖; (5)变应性鼻炎; (6)扁桃体肥大;(儿童最常见病因) (7)21-三体综合征;普拉德-威利综合征; (8)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9)脊髓脊膜膨出; (10)颅面部畸形,如软骨发育不全和 Pierre Robin 系列畸形等。 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危害 1 发育不良 肥胖是 OSAHS 的高危因素,同时 OSAHS 也会导致肥胖。儿童面部解剖结构改变,如腺样体面容(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长得很像是猪八戒或丑小鸭)、面中部发育不全,小颌和下颌后移,长期胸腔负压增加,可引起儿童胸廓发育畸形。 2 神经认知损伤 主要表现为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攻击性强、白天嗜睡、抑郁和夜间遗尿等。 3 代谢改变 机体内的许多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胰岛素、儿茶酚胺、雄性激素等都和睡眠相关。如 OSA 患者睾酮分泌减少,加之快速动眼睡眠期减少等因素会造成性器官神经末梢的损害,引起成年后性欲减退、阳痿等性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低氧血症可能会引起内皮功能损害、肺动脉生理性收缩,进一步发展为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心功能衰竭,甚至引起猝死。 四 临床表现 每周至少 3 晚频繁打鼾(这是最普遍的症状,但部分儿童睡眠过程中并不打鼾),夜间睡觉呼吸费力,张口呼吸或呼吸暂停,夜间遗尿、睡觉时颈部过伸、发绀,清醒时头痛,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学习成绩下降。 如有上述表现需进一步到医院专业评估,常见检查见下一点。 五 诊断标准以及检查手段 常用的检查手段有: 1.睡眠检测: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金标准)、日 间 小 睡 动 态 多 导 睡 眠 监 测 ( Nap PSGs)、家用睡眠呼吸监测(HPR) 2.影像学检查 3.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 六 治疗 1 手术治疗 最为有效,唯一能根治的治疗。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 OSA 患儿最主要的病因,尤其是 2-8 岁儿童。因此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 OSAHS 最主要的手术方式。 2 药物治疗 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药物,但对鼻过敏治疗可缓解 OSA 症状。 3 仪器治疗 如持续性正压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但由于携带不便,并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或逐渐面部塌陷扁平等,较少患者使用。 4 其他 减肥,口腔矫治、畸齿矫正和快速上颌扩大术。 参考文献: 1.徐佩茹, 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 扎依旦·艾力.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新进展 [J]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 16 ): 1214-1217.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7.16.004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7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湿疹,你需要了解什么?

湿疹是婴儿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也是无数家长的梦魇。被湿疹折磨的心力交瘁的家长们常常会发出一系列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会有湿疹?”“湿疹与温度、湿度有关系嘛?”“湿疹为什么一直反复,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湿疹多久会好?”“湿疹母乳喂养的母亲需要忌口嘛?”“湿疹有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 不管你的问题有没有包括在内,相信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会得到解答。 一 湿疹是什么 湿疹属于遗传过敏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多发于头、面、颈,瘙痒剧烈,易流水、破溃。若宝宝的脸上出现疹子,大多数为湿疹。而婴儿期出现在头面部的湿疹在中医上被称作“奶癣”。多见于 2 至 3 个月婴儿, 6 个月达高峰,晚至 2 至 3 岁。 二 湿疹的危害 湿疹宝宝常是瘙痒、抓挠和发炎的慢性循环。对于患有严重湿疹的儿童,持续的瘙痒和抓挠会导致许多后果,包括皮肤感染,行为问题和睡眠问题。 与其他过敏疾病湿疹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有食物过敏、哮喘的几率比婴幼儿期无湿疹的儿童更高。 心理影响湿疹宝宝及其家人可能会有睡眠障碍,烦躁和压力。 学龄期影响不受控制的湿疹还影响学龄儿童的注意力,行为,自尊和自信心。 但这里顺带一提,湿疹出现时发病时宝宝的皮肤会变化,但痊愈之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 湿疹的原因 遗传因素长湿疹的宝宝家族中常有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家族中有过敏史的人需要重视自家宝宝有无过敏情况) 自身免疫系统不成熟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极少数宝宝有免疫缺陷,如高免疫球蛋白 E 症,中性粒细胞趋 化功能缺陷等,会导致严重湿疹。 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少数婴儿先天的身体屏障功能发育的不够完善,就很容易对外界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引发宝宝湿疹等皮肤问题。 外界环境影响过敏原刺激会诱发湿疹,如消化道摄入、皮肤接触。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或者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下长期生活,都会增大湿疹的机率。空气中湿度大,气温低,宝宝体表水分不易蒸发也会容易诱发湿疹。(外界因素也是我们认为可以干预的点,希望大家重视) 四 湿疹的护理与治疗 首先大家必须知道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坏消息就是目前并没有一种药能根治湿疹,但好消息是大多数(80%)的宝宝 2 岁以上湿疹就开始逐渐痊愈,且家长通过合适的护理及药物可以控制湿疹的反复发作。此外不要盲目听信偏方,延误甚至加重宝宝的病情。 下面我将由“衣”、“食”、“住”、“行”、“药”五个方面介绍。 衣 湿疹的宝宝该穿什么衣服呢? 大的原则就是纯棉、透气、不起球的衣物,不要真丝类、毛绒类、化纤类。甚至照顾宝宝的家属的衣物、宝宝能接触到的玩具、床上用品都是这个原则。 由于气温骤变是湿疹的诱发因素,因此在换季时、早晚气温变化大时应适当地增减衣物,但衣服也不宜过厚,适当适量就好(大人穿多少,宝宝穿多少),尤其是宝宝出汗、面部潮红时,不是宝宝生病了,而是应当适当减少衣物。 食 添加辅食前如果是母乳喂养,尽量避免刺激性食品。而对于牛奶,鸡蛋,二者虽然也是常见的诱发过敏食品,但也是常见的蛋白质营养来源,目前有些家长矫枉过正,完全不吃牛奶鸡蛋,甚至断奶。其实大可不必,对于大多数轻度湿疹来说,妈妈可适当摄入鸡蛋、牛奶,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做好宝宝皮肤保湿滋润即可。 添加辅食前可在医院完善过敏原检查,结合宝宝对各种食物的反应(湿疹情况、大便情况等)制定最佳的食谱。 若是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不宜进食配方奶,可选择乳蛋白部分水解、深度水解、氨基酸配方奶粉。(请在医师指导下购买使用) 住 宝宝在家中,要注重皮肤的保湿滋润,避免真丝、毛绒接触,避免皮肤过热出汗。夏天夜间少盖被子,室温保持凉爽。 湿疹宝宝不宜频繁洗澡,水温应稍低(39℃左右),洗澡时间不宜过长(10 分钟以内),不用刺激性沐浴露、碱性皂液,可用温和不含皂基洗浴用品,洗浴后可擦涂润肤霜。 北方家庭在冬季,暖气与衣物需适当,在保温的同时也需注意热是湿疹的助燃物。 行 外出时湿疹宝宝应避免过度日晒,避免皮肤过热出汗。 玩耍时避免刺激物,尤其是皮肤敏感区域,包括面部,弯曲和腹股沟。刺激物包括物理刺激物,例如地毯,粗糙的织物,接缝和沙子,以及化学刺激物,例如肥皂,洗涤剂,防腐剂,氯气,洗发剂,尿液,粪便和唾液。甚至水也可能对敏感的皮肤产生轻微刺激性。例如,在游泳前后都要使用保湿剂,以防止皮肤长时间暴露在泳池水中,或者定期使用温和的润唇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舔唇。 对于皮肤特别干燥的宝宝,以及在暴露的干燥区域(例如小腿和面部)湿疹占主导地位的宝宝,皮肤干燥可能会加剧湿疹。而皮肤干燥会引起瘙痒,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对于疑似皮肤干燥引起湿疹的宝宝,应避免使用干燥剂(例如肥皂,洗发水),并使用低敏润肤剂。 药 对于轻度湿疹,一般适当擦涂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就可。在选择保湿霜时要注意,注意要选择不过敏的,避免出现二次伤害。而在使用保湿霜时,建议患者和家长不要将手放在保湿桶中,以免被细菌污染。可以使用刮铲或干净的勺子从桶中取出面霜,并在使用时将其放在纸巾上。 中重度湿疹,建议医院进一步检查评估,并根据医生给予的药物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原则就是若皮肤完整无破溃,保湿的同时可配合使用弱效外用激素,但虽然该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与止痒的作用,但若长时间使 用也会造成副作用。皮肤有破溃伤口的需联合使用抗细菌或真菌感染药膏,止痒可用抗组胺药。 最后再次强调湿疹是不能短期根治的,竟然您有耐心看完本文,也希望有耐心做好护理控制,坦然面对湿疹的反复,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专业知识,不要听信偏方。 参考文献: Leins L, Orchard D (2017 ) Eczema management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 46 (12 ): 896-899 李青.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J].健康必读,2020,(6 ): 240.

吴海霖

住院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146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