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78岁被下病危,80岁能坐48小时火车去看儿子,她感叹:活着真好!
2年前的暑期,休完年休假回来,接同事的班,同时也接了一个被下病危的老太太,那一年她78岁。
她有一个和我一样不太多见的姓氏,为了患者隐私,文中就用她或者老太太代替吧。
有着6年心梗的她,这次再次出现胸痛、胸闷,不缓解,并且出现了心房颤动,伴着短暂的室速,成对儿的室早,一波接一波,她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IV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短暂室速、室早、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2型糖尿病。
这是同事和我床头交班,我了解到的信息,昨天夜间刚从急诊收上来的,一晚上没有明显好转。
交完班同事如释重负,轻松的去度假了。
刚刚放松1周,还没有适应紧张、忙碌工作的我,一下倍感压力,看着成对的室早,短阵的室速,仿佛下一秒病魔就有可能夺走患者的生命。
她危在旦夕,我则如芒在背!
经过一夜的折腾,她基本上没有睡觉,就在我和同事交班的时候,也没有睁眼睛。
看着似睡非睡的她,我决定先和家属交流。从陪床的2个女儿那得知:
老太太,有2个儿子,2个女儿,大儿子在海南,小儿子因车祸早已经离开了。
从小儿子离开后,老太太从东北老家,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和两个女儿生活在一起。
还没有等我和她两个女儿说完话,她睁开了眼睛。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深懂得,这个时候的病人,是最脆弱的。历经了疾病的折磨,此时一定是紧张、恐惧、焦虑,绝望和希望交织在一起的。
最难受的时候,他们往往丧失了信心,似乎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但是求生的欲望却不会消失。
不难受的时候,他们往往变得敏感而多疑,焦躁不安,生怕一下秒病情变化,再次陷入绝境。
一方面是面临疾病的折磨,痛不欲生
一方面是又是与人生俱来的对生命的渴望
对疾病的绝望
对生命的渴望
就这样在矛盾中煎熬,身心俱疲!
要想治好患者的病,先要温暖患者的心。看到老太太睁眼,我赶忙上前,拉住她冰冷的手,亲切的问道:“您睡醒了?怎么样好点了吗?我是您的主治医师医生。”
她努力的睁了睁眼睛,我感觉到我手被她拉紧了。这一个细微的动作,能让我感觉到她内心的喜悦,她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我还能活下去吗?我想我的儿子”她的语气,像是咨询,又像是自言自语。
“只要您好好配合,一定没问题的”没有多大把握的我,给了一个直接肯定的答案。
这其实是一个医者大忌,医生从来工作中从来不会盲目肯定或者否定,他们的语言从来的都是可能,因为医学有太多的未知性,疾病有太大的变化性。
其实这种可能,这种不一定才是真的,所谓的“一定”其实反而是夸大、不符合实际的。
但是这种情况之下,容不得你去犹豫,我需要给她勇气和信心,我也需要得到她对我的信任、信赖,我要让她感觉我是的依靠,是她疾病时候的医靠!
好的医生就是要和患者见第一面,就应该让患者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一定要让患者感觉到,你一定会帮助他祛除疾病。这是看病的第一步,也是我多年的体会。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患者不信任医生了?医生冷淡的态度恐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良好的沟通,是信任的开端。看病和修车不一样,一定要有人文关怀在里面,好多医生把自己当成了修理工,而好多患者把自己当成了消费者。
有了良好的开始,接下来才会有美好的结局!
经过细心的治疗,老太太和家属的配合,闯过一关有一关!她逐渐平稳,胸痛消失了,心功能改善了,短暂是室速消失了,成对的室早没有了,偶发的室早,已经对她够不上威胁了。
儿子也从海南赶来!
见面之前,我 提前还是先给她先上了一课,让她千万不要太激动。因为大悲大喜都可能会诱她疾病的再次发作。
儿子如期到来,老太太自然欣喜万分,怕她因为激动发病,我也陪在了床旁。有了之前的预防针,一切很顺利。
老太太拉着儿子的手,把目光投向我,示意儿子都是我的功劳,把她治好了。她的儿子也对我是千恩万谢,出院后给我送来了锦旗,并且老太太又让女儿录了视频,发到了我的患者群里。
儿子陪了她一段时间,就匆忙回去工作了。隔三差五的电话,并不能解她的思儿之心。因为儿子不能来看她,她决定去海南看儿子。至于为什么儿子不能来看他,后来我了解到,一是儿子太忙,二是她儿子心脏也很不好。
于是老太太女儿联系我,把要去海南的情况告诉我。开始我是极力反对的,因为老太太的病还是有很大 风险的,坐飞机就会面临更多风险,一旦途中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又提到坐火车去,但是几千里的路程,48个小时甚至更长的车程,老太太的身体也吃不消啊。
但是老太太心意已决,我也只好建议让她们常备急救药物,如果发病离哪近就去哪的医院。当老太太的女儿再次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她们 已经安全的返回了我们的城市,最后老太太托女儿告诉我:
活着真好!
剧情完美落幕,一个曾经有过心梗、心衰病史80岁老太太,从命悬一线,到感叹活着真好,见证了疾病是可以战胜的,生活是美好的!
通过医疗故事,讲述医学知识,今天的内容就是慢性心衰的管理。
第一.坚持用药。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是维持病情稳定、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措施。若其病情有变化,应及时就诊,不要自行改变药物治疗方案。停药之前咨询主治医师。
2.根据身体状况适度运动。适宜的运动训练对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至关重要,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者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脏负荷,稳定的心衰患者应主动运动,运动量因人而异,一般以不诱发心慌、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为宜。适宜的运动能提高骨骼肌功能,改善活动耐量。
3.合理饮食。心衰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心衰本身会使体内的钠盐不能顺利排除体外,过度的盐造成水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轻度心衰患者盐控制在4克,中度到重度的心衰患者每天不超过2克。另外需要限制水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1500毫升,可以记录每天的入量和出量情况,最简单的就是监测体重,建议每天监测,如果3天内,体重升高超过2千克或每天体重的增长达1千克,说明有水分潴留,必须及时加用利尿剂。
4.抵制烟酒的诱惑。听话的人群不用再说原因,不听话的人群说多少也白扯,因此不在赘述烟酒危害。
5.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6.要有像亮哥一样既专业有负责的医生指导!和医生做朋友,有好处!
综上避免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尽量避免感冒、呼吸道及其他各种感染;不要擅自停药、减量;饮食不当,如食物偏咸;擅自加用其他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都容易引起慢性心衰急性发作。若出现如疲乏加重、运动耐力降低、静息心率增加≥15~20次/分、活动后气急加重、水肿(尤其下肢)再现或加重、体质量增加等情况,很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病情平稳的患者可3~6个月随访一次。病情有变化时随时就诊。若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严重气短、突发喘憋、吐粉红色泡沫样痰、面色青紫等症状,提示急性心衰的可能,立即呼叫急救系统,尽快到医院就诊。若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但出现双下肢水肿,可尝试增加口服利尿剂剂量。自行调整3~5天后如病情无明显好转,亦应去医院就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无形的杀手——高血压病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文章 熟悉的陌生人——高血压病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文章 斩断无形杀手——高血压病的防治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文章 斩断无形杀手——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文章 “四大恶人”之首——糖尿病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文章 医生告诉您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文章 您真的会测血压吗?医生来教您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文章 头晕的原因竟然是心梗?你敢相信吗?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文章 一瓶糖水惹得“祸”——解读糖尿病误区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文章 高尿酸血症≠痛风,医生教您辨别

邸亮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