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二甲双胍的“神秘面纱”

二甲双胍,“胍”,音同“瓜”。二甲双胍可能并不像阿莫西林、阿司匹林那样人尽皆知。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也都不陌生。不论是口服药物降糖治疗,还是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降糖治疗;不论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还是对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都是其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是目前全球内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它于1957年问世,1958年在英国获得上市,1972年在加拿大上市。其应用于临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二甲双胍也已有30余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历经问世后数十年来的不断研究,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虽已基本阐明,但其于降糖之外的作用仍在不断地被挖掘。
葡萄糖是人体直接供能的能量物质,人体正常进食后,多余的糖分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二甲双胍可以抑制体内糖原向葡萄糖的转化,从而可以降低血糖。除外之外,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还包括改善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以及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二甲双胍剂型主要有普通片、缓释片、肠溶片。普通片和缓释片餐前、餐后、餐中服用都可以,肠溶片需要餐前30分钟服用。普通片在胃内快速溶解,释放起效快,对肠胃刺激相对较大,需要一天多次服用。缓释片进入胃中后会缓慢释放溶出,大大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可以一天一次服用。肠溶片是通过在药物外部包裹肠溶包衣,或者加上一层肠溶的胶囊壳制成,在胃内不能溶解,只有进到肠道后,才会开始崩解溶出并被吸收。所以对胃的刺激大大减少,但和普通片一样,需要一天多次服用。
二甲双胍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用时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终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耐受。同时,二甲双胍并不存在一些患者所担心的“伤肝伤肾问题”。二甲双胍本身并不会引起肝肾损害,只是在严重肝肾受损的患者中,应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引起药物蓄积,继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目前的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中均推荐,除非存在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症或无法耐受二甲双胍的副作用, 无论超重还是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治疗开始就应优先使用二甲双胍, 并推荐全程用药。同时各种联合降糖方案中也应包括二甲双胍,体现了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