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民间有俗语“久病成医”,是说一个人病的时间长了,对某一种疾病的认知可以达到“医生”的程度。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符合认知形成的规律,就是时间长了,对某一种疾病的认识离真相越来越近。但是,必须指出,医生还是有一些职业思维,不是一般的“久病”可以形成的。所以,这里主要想跟大家揭秘“医生究竟如何看病的”,凭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可以快速诊断“房颤”,并给出相应治疗方案。

 

老中医看病主要是“望闻问切”,西医同样有“视触叩听”,但是讲的不是一个概念,中医的四个字是概括整个诊断思维,而西医的四个字只适用于体格检查,靠双手、双眼以及耳朵,完成身体检查,但明显,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西医的诊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问病史、查身体、做检查,三者合一基本完成诊断。

 

问病史

什么是病史?就是与您这次看病相关的所有故事,所有细节。一名优秀的医生可以做到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必要信息的收集。

 

那么,对于房颤,医生通常需要问哪些病史呢?首先,目前怎么不舒服?是心慌?一阵一阵的?还是一直慌?这样的感觉有多久了?这些问题有助于判断症状是否有可能与房颤相关。当然,相当一部分人得病时间长了,会“耐受”症状,可能反而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房颤并发症相关的症状,比如出现气喘、腿肿等心衰症状,或者不能说话、一侧偏瘫等脑卒中中风)症状,这时情况就严重了。

 

查身体

查身体,需要用双手加上一些必要工具,比如听诊器等。对于房颤患者,听诊心脏时心音有特征性的改变,如果是房颤正发作时,有经验的医生基本上通过听诊有七八成把握可以诊断。当然除了这些,医生还会关注其他改变,比如甲状腺肿大导致的脖子粗,这个信息也能通过查体获得,对于甲亢引起的房颤诊断帮助很大。

 

做检查

在这一点上,西医和中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任何一种疾病的诊断需要多个结果的验证,而不是单一要素就可以支撑。通过问病史和查身体,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完成大概的判断。但要确诊,有时需依赖一些化验检查。

 

房颤相关检查,第一要素是做心电图,能得到相对明确的结论。当然,对于阵发性房颤,有时需要 24 小时甚至 72 小时动态心电图才能“捕捉到”房颤的发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心脏超声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心脏增大程度、瓣膜病变以及心脏功能的改变。

 

若怀疑合并了脑卒中,还需要头颅 CT 或磁共振检查。

 

至此,对于房颤以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就基本明确和完整了。作为患者,了解和积极配合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向本文作者提问
吕常智·副主任医师
吕常智副主任医师三甲可处方
丹东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44160|响应时长203分钟
擅长: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及冠心病,心律失常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在急性,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方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亦有较深的造诣。
¥80
问医生
#检查#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内科#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房颤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房颤是指心房泵血的正常节律被打破并发症严重,可造成多器官栓塞、致命性脑梗塞治疗目标为恢复窦性心率、预防血栓栓塞简介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简单解释房颤是指心房泵血的正常节律被打破,原本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由心房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房律紊乱。通常表现为心率规则且频率很快,可见于多数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引发脑梗塞的风险很高。症状表现:大多数患者有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和黑矇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多尿表现,多会伴发脑栓塞。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房颤有哪些类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是是否可以治愈?房颤的预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阵发性的房颤可以治愈,过一旦房颤持续一年以上,演变成永久性房颤,就很难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了。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吕常智·副主任医师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