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女动不动就“睡着”,四处求医才发现1种怪病

梧桐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梧桐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相信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认为,睡觉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无论是中午短暂的小憩还是晚上的长睡眠,都能使一整天的疲惫得到缓解。然而“突如其来”的睡眠,却让人苦不堪言,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可以随时随地睡着的小患者,可把家长愁坏了。

患者是一名12岁的女孩,四年前便开始出现无法控制睡眠的情况:孩子常常是不分白天、晚上,不分场合,说睡着就能立马睡着,无法自控。有时候在认真听着课,突然就趴下开始睡,即使是在考试的紧张氛围里,也能睡着。这种突然睡觉的情况在白天表现得比较明显。患者入睡较快,睡着以后还经常出现大喊大叫,比平时说话声音都大,持续数分钟后便突然清醒,醒后对自己睡眠时的行为一无所知。

这样的情况可愁坏了家长,没办法只能带着孩子到处就诊检查,最后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于是家长带孩子看中医。通过中医汤药配合针灸疗法,一年后孩子发作性睡眠的症状有了相对显著的改善:现在睡眠时间变为夜间9小时,午睡2小时,其他时间没有明显的瞌睡,且睡觉时伴随的喊叫症状也几乎消失了。

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头部外伤、睡眠习惯欠佳、精神刺激、病毒感染等有关。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但发病特征比较明显。患者常见的表现有:白天过度嗜睡,不能自制、不分时间场合,每次睡眠数分钟,每天可出现多次发作,部分患者发作时伴随猝倒,但意识清楚。有的患者会出现入睡前幻觉,或者睡眠过程中出现生动又可怕的梦境,还有患者可出现睡眠过程中的一过性瘫痪,全身不能活动,不能讲话。发作性睡眠患者还常常伴随记忆力减退、心悸、全身乏力、抑郁、焦虑等。

发作性睡病患者虽然生活中并不多见,但笔者几年前遇到过一例比较严重的。该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长期从事驾驶工作,不明原因患上了发作性睡病,睡意一上来根本无法控制,数次在开车途中因为发病险些丧命,后来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也不让他开车了。这个患者还曾经开玩笑说,每次发病就像是突然被打开了睡眠的按钮,要治病得找到这个按钮!

按目前医学研究进展来看,这个按钮还并没有找到。希望医学能够再向前迈进,在解决人类病痛的路上有新突破!在此提醒发作性睡病的患者朋友们避免从事对自己有危险的职业,避免去到危险的环境,以免发生意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睡眠#神经内科#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
阅读数 1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罕见的、与遗传有关的慢性睡眠障碍表现为日间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可治愈,可通过行为心理疗法、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简介小儿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明的慢性睡眠障碍,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较罕见。临床主要特征为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处于半睡半醒状态,有时可听到周围的声音,但身体法动弹)和睡眠幻觉(梦见奇怪的人、事或物),被称为睡病四联症。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患儿常伴有肥胖、性征发育提前、情绪行为障碍等异常,可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危害身心健康。目前,本病尚有效的治愈措施,可通过行为心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改善症状[1]。症状表现:小儿发作性睡病的主要症状为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其中以日间过度嗜睡最为常见,可在任意场景下(如上课、吃饭、做作业)突然发生难以控制的困倦,并能很快入睡。诊断依据:患儿的典型症状(白天难以控制的困倦和睡眠发作,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伴有猝倒发作等)是判断小儿发作性睡病的重要依据。此外,结合疾病发作时的多导睡眠图、脑脊液检测等可以做出诊断[4]。小儿发作性睡病有哪些类型?发作性睡病1型(猝倒型)发作性睡病2型(非猝倒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较罕见。关于小儿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各个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欧洲6个国家的报道,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为每年0.13/10万,5~19岁为每年0.83/10万,其中15岁儿童为发病高峰[2]。是否可以治愈?法治愈。本病病程很长,症状可持续终身,目前尚有效的治愈措施,只能通过心理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是否遗传?是。本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若家族中有确诊的患者,其一级亲属的患病风险是正常人的10~40倍[3]。是否医保范围?是
梧桐健康·首席健康管家赵文慧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