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发现手足口病要及时就医

发现手足口病要及时就医

一、以下几种情况要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预后一般良好,只要患儿精神状态好,吃奶、玩耍正常,可以居家观察。发现以下几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持续高热:体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大于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


二、手足口病的对症支持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在病情严重,患有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情况下,需要酌情应用甘露醇、机械通气,甚至体外生命支持等处理。

 

1.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38.5℃者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

 

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常用药物有咪达唑仑、地西泮。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呼吸支持准备,也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抗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此药品常常适用于由病毒引起的初发或者复发性皮肤单纯疱疹,为免疫增强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引起局部的灼痛、瘙痒等症状。

 

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此药品为抗病毒药,常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肺炎支气管炎,长期服用可能对肝功和血象造成影响。

 

 

三、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瘟疫、温热夹湿”等范畴,传变特点具有“卫气营血”的规律,根据病症,分期辨证论治。

 

普通型:脾肺湿热证。常用中药有黄芩、藿香、连翘、金银花、滑石、牛蒡子、佩兰、白茅根、生薏苡仁、通草、青蒿、生甘草。

 

重型:湿热动风证。常用中药有生石膏、大黄、生栀子、黄连、钩藤、天麻、菊花、生薏苡仁、羚羊角粉(代)、全蝎、白僵蚕、生牡蛎。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视频 适合开学季儿童使用的舒适口罩推荐

跨界医疗探索者

1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手足口病治愈后手脚冰凉、爱出汗怎么办?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许多家长在宝宝治愈后会发现孩子出现手脚冰凉、爱出汗的症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气虚所致。中医认为,气虚卫表不固,导致宝宝容易出汗,而气虚又容易受到寒邪侵袭,从而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建议可以尝试使用中成药生脉饮进行治疗。生脉饮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汗的功效,可以帮助宝宝改善气虚的症状。 在服用生脉饮期间,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给宝宝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 注意保暖,避免宝宝受凉。 3. 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的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宝宝缓解症状: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出汗后受凉。 2. 给宝宝穿合适的衣物,避免过热或过冷。 3. 注意宝宝的饮食营养,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总之,宝宝手足口病治愈后出现手脚冰凉、爱出汗的症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宝宝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未来医疗领航员

13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普及:如何应对孩子身上的红疹?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手心、脚底和口腔内出现米粒大小的红疹,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最近突然出现了手心、脚底和屁股上的红疹,伴随发热。李女士非常担心,于是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就诊。经过儿科医生的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和日常保养。对于轻微病例,医生会建议家长给孩子服用抗病毒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此外,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日常保养措施也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意触摸口鼻等。此外,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家长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如果孩子出现手心、脚底和屁股上的红疹,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得到治疗。

精准医疗探秘

1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身上豆豆和舌头泡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身体出现一些小状况,比如身上出现豆豆、舌头上长泡等。这些症状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那么,身上有豆豆,舌头上也有泡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身体出现的任何异常症状都应引起重视。豆豆和舌头上长泡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的: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该疾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等。 2. 急疹:急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热、皮疹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舌头上长泡的症状。 3. 舌炎:舌炎是指舌部黏膜发生炎症,导致舌头上出现红肿、疼痛、水泡等症状。 4.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口腔问题,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小溃疡,可能伴有疼痛、红肿等症状。 5. 其他因素:如过敏、营养不良、口腔卫生不良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 针对这些症状,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漱口,避免口腔问题。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 如有口腔不适,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4.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防止传染疾病。 总之,身上有豆豆、舌头上长泡等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应引起重视。如有疑问,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健康解码专家

12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足口病宝宝喝乳清蛋白管用吗?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腔溃疡、手部疱疹、足部疱疹等。根据患者的描述,宝宝可能已经确诊为手足口病,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通常伴随呼吸道炎症。针对这种情况,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确保宝宝充分休息。其次,建议带宝宝前往专业的儿科医院进行确诊,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手足口病需要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同时补充营养也很重要。 对于您提到的乳清蛋白,它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对于宝宝的营养补充是有益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乳清蛋白并非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它更多的是作为辅助营养补充使用。 在日常护理方面,家长应保持宝宝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接触到已患病儿童,减少感染风险。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帮助宝宝尽快康复。

AI医疗先锋

14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足口病防治:如何远离这种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这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常常困扰着许多家庭。它主要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给患者带来不适。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手足口病呢? 首先,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粘膜疱疹液等是预防的关键。此外,保持手部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 其次,家庭清洁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同时,对于孩子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以下是一个关于手足口病的真实案例: 小明是一名活泼好动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他突然出现了发热、口腔溃疡、手心和脚底出现皮疹的症状。经过检查,小明被诊断为手足口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小明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 最后,如果家中有手足口病患者,家庭成员应注意自我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运动与健康

13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手心反复长水泡怎么办?病因及治疗攻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孩子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近日,不少家长向我咨询,孩子手心突然长出许多小水泡,不知是什么原因。下面,我将从医学角度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一、病因分析 孩子手心出现小水泡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病毒感染:如手足口病、水痘等病毒性疾病,可导致孩子手心出现小水泡。 2. 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等真菌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手心出现小水泡。 3. 过敏反应:孩子可能对手部接触到的某些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等)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出现手心小水泡。 4. 汗疱疹:由于手掌出汗过多,汗液无法蒸发,导致皮肤出现小水泡。 二、治疗方法 针对孩子手心出现小水泡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病毒感染:建议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如确诊为病毒感染,可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抗病毒颗粒。同时,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等药物治疗。 2. 真菌感染: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酮康唑等。同时,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搔抓。 3. 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如症状严重,可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 4. 汗疱疹: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汗液浸渍。必要时,可使用止汗剂。 三、日常护理 1. 保持手部清洁:孩子手心出现小水泡时,要勤洗手,避免细菌感染。 2. 避免搔抓:孩子手心的小水泡容易被搔抓破,导致感染。 3.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四、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 2. 避免接触过敏原: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3.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病毒感染。

生命之光传递者

1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婴儿感冒反复不愈,手心脚心发红怎么办?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关注的焦点。近日,有家长反映,7个月大的宝宝感冒已经持续了7个月,病情反复,今天才发现宝宝的手心、脚心发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婴儿时期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于婴儿来说,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针对家长反映的情况,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退烧药、止咳药等,帮助缓解症状。 2. 输液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宝宝,可能需要通过输液治疗,以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抵抗力。 3. 日常护理:家长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受到二手烟的侵害。同时,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此外,家长还需要关注宝宝的日常行为,如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感冒并非一蹴而就的疾病,治疗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家长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总之,对于7个月宝宝感冒持续7个月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同时,加强日常护理,提高宝宝的抵抗力,让宝宝健康茁壮成长。

生命守护者联盟

1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脚上豆豆疮发烧怎么办?如何应对和治疗?

脚上长出小的豆豆疮,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需要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定是否真的存在感染。如果确诊为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利巴韦林等,来帮助控制感染。 除了药物治疗,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家庭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首先,注意保持患处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加重。同时,发烧可能是感染的一个信号,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口服,或者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用冷毛巾敷在额头、颈部和腋窝等部位。 值得注意的是,脚上长豆豆疮并不一定是手足口病的症状。在处理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身体的整体状况,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以下是一个案例,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小明最近脚上长了一些小的豆豆疮,伴随发烧。他按照上述方法,使用退烧药和冷毛巾敷在患处,并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经过几天的护理,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总之,脚上长豆豆疮可能是由感染引起的,我们需要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

医疗数据守护者

1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足口病:家长如何应对?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脚出现红泡,口腔内出现溃疡。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手足口病的治愈率已经非常高。县级医院就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康复,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持孩子手部清洁,勤洗手消毒,避免孩子接触其他可能的传染源。 2. 加强孩子的营养摄入,多喝水,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3. 避免给孩子吃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酸奶等。 4. 如果孩子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以下是一个案例: 小明今年5岁,最近出现了手脚红泡和口腔溃疡的症状。家长发现后,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确诊小明患有手足口病。医生建议小明住院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绿色医疗倡导者

13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孩子眼睛发炎,眼屎多,总是揉眼睛,最近还得了手足口病,想知道该怎么办?患者男性2岁5个月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根据您描述的症状,孩子可能患有结膜炎,尤其是在手足口病的基础上,眼睛感染的风险较高。建议您带孩子去眼科进行详细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情况。目前市面上的抗生素滴眼液都属于处方药,需要线下诊断凭证才能开具。为了孩子的用药安全,建议先进行线下诊断。检查后如果有需要,可以再来咨询。同时,注意孩子的手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查看详情

三岁半儿童患有手足口病,正在使用医院开的药物,想了解是否有适合涂在嘴里的抗病毒药物。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2

医生建议:对于手足口病,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家长还需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口腔溃疡,可以使用开喉剑喷剂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抗病毒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查看详情

六岁儿童确诊手足口病,询问能否使用药膏治疗。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5

医生建议:对于手足口病,特别是儿童患者,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药膏的使用需遵医嘱,尤其是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膏,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而非手足口病。治疗期间,确保孩子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以防止疾病传播。如有不适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