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男子突发脑梗,医生说:请注意这4大危险信号
56岁陆师傅突发脑梗
周日的午后,陆师傅吃完饭准备休息,发现自己起身竟然困难,左侧肢体明显没有力气,家人一看情况不对,送他去附近三甲医院看急诊。
陆师傅既往有高血压3年,2型糖尿病2年,血压控制一般,最高时150/90mmHg,坚持服用降压药,同时也每天吃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也不是太理想。
急诊查颅脑CT平扫:右侧额叶、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血压:140/90mmHg。查体:神清,言语清晰,表达流利,听理解能力正常,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向运动充分,无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居中,咽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陆师傅急性脑梗诊断明确,收住院神经内科进一步诊治,完善辅助检查,颅脑MRI:右侧额、颞叶及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软化灶;.脑部MRA示脑动脉硬化;双侧大脑中动脉自M1段起明显狭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双侧颈部大动脉硬化并左侧斑块形成。同型半胱氨酸(HCY) 19.88umol/L(高于正常范围);血糖: 14.31(mmol/L)(高于正常范围);甲功三项、肝功五项、血脂四项、超敏肌钙蛋白I、粪便常规+OB试验结果在正常范围内。
医生指出:陆师傅发病有4大危险信号,排名第一的不是高血压
陆师傅此次突发脑梗,除了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之外,颈动脉斑块是更重要危险因素,可以说是排名第一的危险信号!
颈动脉是负责为脑部供血的主要血管,在长期的血液循环过程中,由于炎症因子刺激导致颈动脉内皮损伤,防御功能下降,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小板等物质会在损伤部位积聚,并逐渐扩大,即形成了颈动脉斑块。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颈动脉斑块与脑梗塞有密切关系。
颈动脉斑块为何是脑梗的危险信号?
颈动脉斑块形成后一方面会使颈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从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肢体感觉异常等初期症状,当狭窄超过一定程度,血流严重减少,脑血管由于缺乏血液灌注而发生缺血栓塞,相应部位的脑组织和细胞缺血坏死,就会引起肢体偏瘫、口角歪斜、发音困难甚至意识模糊等症状,即为脑梗塞。
另一方面,颈动脉斑块并非十分牢固,会在高速血流的冲击下发生脱落,脱落的斑块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中,引起脑血管堵塞从而引发脑梗塞。所以说颈动脉斑块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引发脑梗,是脑梗的危险信号,需要高度警惕。
如何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
1. 生活方式
颈动脉斑块形成离不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饮食,减少油脂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把血脂血糖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应减肥、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尽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 运动
适当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血脂的清除,可防止或减缓颈动脉斑块的出现,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发生。
3. 药物干预
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和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从源头上减少颈动脉斑块的原料产生,另外还有对已形成的斑块起稳定的作用,防止斑块脱落。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了血小板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催化作用,从而防止斑块形成。
4. 定期检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颈动脉斑块会逐渐出现,且已形成的斑块也会不断扩大,所以对于6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或冠心病的人群,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颈动脉B超,如发现狭窄应及时治疗。
总之,脑梗塞是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病高发病,所以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后必须高度重视,同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及时干预才能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