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针”——乙肝疫苗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乙型肝炎俗称乙肝,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我国属于高度流行区。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流行趋势越来越小。新生儿出生后,接种的“第一针”疫苗就是乙肝疫苗。


一、乙型肝炎病毒及其危害

 

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病毒科,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从而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根据病程,乙型肝炎分急性和慢性2种。急性乙型肝炎90%可自愈,但是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从而预后极差。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数据,仅2017年全年,中国乙型肝炎病例共报告一百多万例,其中因乙型肝炎而死亡的人数是425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2.57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015全年,全球乙型肝炎共导致了88.7万人死亡,大多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等乙型肝炎并发症。

因此,控制乙型肝炎的发生,迫在眉睫,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二、什么是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是提纯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属于死疫苗。因此不会导致人体感染乙肝,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特殊疫苗。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体中,若不小心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会发挥作用,将其清除,从而阻止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从而使人体具有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乙型肝炎感染的目的。

 

我国卫健委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自2002年起正式纳入了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根据近几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来看,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普及,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大大下降,乙型肝炎疫苗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慢性疾病和肝癌发展的效果达到95%。

 

三、接种剂量和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常规接种程序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即出生后接种第1针疫苗后,然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针及第3针疫苗。

 

常规接种剂量分为5 μg、10 μg和 20 μg 3种规格,其中5 μg主要用于新生儿接种,10 μg和 20 μg用于儿童和成年人。特殊剂量是60 μg一针的,只需接种1针,主要用于成年、高危人群及免疫无应答者。

 

另外,针对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应及时在出生后24 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乙型肝炎疫苗,这样子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

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接种后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HBs抗体含量来测定免疫接种效果。

但是有部分人群(5%~10%)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不产生或只产生低滴度抗体(达不到保护阈值10mIU/mL),在医学上称之为无(弱)免疫应答。目前无足够的证据说明无(弱)应答是疫苗的因素,其原因有可能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患者年龄、患者体重、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遗传等有关联。

大多数无(弱)应答者可在保证疫苗质量的严格接种程序下进行复种,可产生保护性水平的抗体,从而达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