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

京东健康-儿科中心·用心呵护儿童健康
京东健康-儿科中心
用心呵护儿童健康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被WHO列为要加强控制并最终消灭的传染病。

乙肝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目前乙肝尚无根治方法,因此预防乙肝非常重要,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也是降低乙肝危害的根本措施。

大量的研究证实,及时并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传播,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和感染率。

常见问答:

1、 乙肝疫苗有什么作用?

       用于预防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也就是通常说的乙肝。

2、 哪些人群需要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版),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乙肝疫苗第一剂的接种。

3、 是否免费?

      乙肝疫苗已被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疫苗中,可免费接种。

4、 接种程序与剂次

      乙肝疫苗为针剂,一共需要接种三剂:

      第一剂:出生24小时内

      第二剂:1月龄

      第三剂:6月龄

      PS: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1剂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分别在1月龄和6月龄接种第2剂、第3剂。

5、 接种前准备

   (1)新生儿接种前应检查是否有感冒过敏、发热或皮肤有炎症和破损等症状,如有这些症状,需暂缓接种。

   (2)成人应避免在发热、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活动期接种。

6、注意事项

      (1)接种后需要停留30分钟,观察接种者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方可自行离开。回家后适当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

      (2)接种后24小时不要洗澡,以免引起感染。

#预防#乙肝疫苗#为抗鼠疫采取必要的免疫#乙型肝炎
阅读数 9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急性损伤生活中非常常见,主要依靠体液、血液传播通过疾病预防和药物治疗,预后较好简介急性乙肝,即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于近期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HBV),造成肝脏急性损伤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症状,半数患者可症状,故部分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感染了肝炎病毒。本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如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和母婴等方式传播,急、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本病的传染源,预防当可造成疾病的传播,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1]。治疗及时,预防得当,预后较好。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症状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依据本病主要是通过病史(是否有乙肝患者接触史)、症状(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体征(肝肿大,压痛,脾肿大等)及血液生化检查,显示乙肝病毒检测阳性,进行诊断[1]。急性乙肝有哪些类型?根据有发生黄疸分为2类[1]: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本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等)、体液传播(如唾液、汗液、精液等)、母婴传播(如胎盘、分娩、哺乳等)[1]。怎么预防?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做好血源监测,避免血液传播。推广一次性治疗用品(比如注射器、注射针头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比如手术刀片)要严格消毒灭菌。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以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安全的性行为,尽量固定一个性伴侣,且做好性生活中的保护工作(比如佩戴安全套),及时进行身体检查。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1~59岁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京东健康-儿科中心·用心呵护儿童健康王超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