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不能随意吃,这样搭配更健康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粮食为主、菜肉为辅。而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物质匮乏,粮食绝大多数都会以粗粮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细粮食逐渐取代了粗粮。然而,在注重养生的今天,很多人意识到了只吃精细粮食的缺点,发现了粗粮对健康的益处;于是,粗粮逐渐重新回到了人们的餐桌。

 

 

为什么现代人们喜爱粗粮

 

粗粮一般分为谷物类、杂豆类和薯类,包括:玉米、小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粟米、薏米、绿豆、红豆、黑豆、马铃薯、甘薯、芋薯等。

 

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精加工的谷类会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在“富贵病”盛行的今天,适当吃一些粗粮可以帮助胃肠蠕动、控制血糖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

 

然而,对有些人来说,粗粮未必是个“宝”

 

粗粮虽说营养价值比较高,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粗粮,而且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如果粗粮吃得太多,反而会产生一些危害:

 

 

(1)影响营养吸收:粗粮中的纤维素会阻碍矿物质吸收;而且纤维素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会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2)导致消化不良:胃功能较差的人,包括老人和小孩,如果粗粮吃的过多,会导致腹胀、消化不良,给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

 

(3)降低免疫力:纤维素摄入过多会阻碍蛋白质的吸收、降低脂肪的利用率,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

 

 

粗粮怎样吃更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应该是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吃五谷杂粮要循序渐进,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的进食量,会引起肠道反应;而且要种类多样,粗细搭配,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

 

 

吃粗粮的时候搭配一些可以补充矿物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蔬菜、鸡蛋、白肉、瘦红肉等。最后,吃完粗粮后要记得多喝水,因为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保障胃肠道的正常消化。但要注意水也要适量,水喝多了纤维素也不容易消化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任何饮食都需要适量,切不可走极端。只有掌握好平衡,才是健康之道。

推荐医生列表
崔文辉头像
崔文辉 4 可开方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好评0.999 | 接诊量11759
擅长: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厌食症,贪食症,儿童与青少年情绪问题,仁心解码,尽我天职,还您健康!
¥9.0
问医生
彭雪梅头像
彭雪梅 3 可开方
湘潭市中心医院 精神科
好评0.9994 | 接诊量2689
擅长: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青少年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青少年厌学、网络成瘾等问题的咨询。
¥30.0
问医生
袁家鹏头像
袁家鹏 3 可开方
宜昌市优抚医院 临床心理科
好评0.9935 | 接诊量21315
擅长: 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强迫症、恐怖症、厌食症、贪食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酒精依赖、儿童情绪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精神心理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9.0
问医生
高学正头像
高学正 3 可开方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好评0.9997 | 接诊量15657
擅长: 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新冠后遗症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戒烟、戒酒,暴食,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25.0
问医生
贺俊岩头像
贺俊岩 3 可开方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好评0.9988 | 接诊量139471
擅长: 抑郁症测试及诊断,焦虑症,恐惧症,狂躁症,失眠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心理治疗cbt,强迫症,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厌食症,贪食症,老年精神病,酒精依赖!
¥3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贪食地区推荐专家
贪食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