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菌”(布鲁菌)来袭!预防布氏病,做好这五点!

我是大医生·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家中隐藏“夺命菌”,想想就危险,面对敌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夺命菌”,做好预防,高枕无忧。

所谓“夺命菌”正是一种叫做布鲁氏杆菌(Brucella)的革兰氏阴性球状、球杆状细菌,侵入人和牛羊猪等家畜的细胞,会引起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人直接接触病羊或病牛、通过消化道摄入感染食品、经呼吸道吸入污染空气时,布鲁菌就会“钻过”人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体内,轻则造成发热、多汗、疼痛,重则引起心内膜炎脊髓炎子宫内膜炎等多种并发症,危及生命!

一、家有布鲁菌:三大来源

1.  鲜奶

布病多发于农村,近年来,布病也逐渐侵及城市,走进我们的家中,“隐藏”在某些食物中,鲜奶正是其中之一。有些人为了追求“原生态”,直接购买现挤的生鲜奶,可是布鲁氏菌可以在乳腺处繁殖,进而进入乳液中,生鲜奶未经过杀菌消毒,可能存在健康威胁。

2.  生肉

如果为了追求“口感鲜嫩”,从牧民处直接购买整只牛羊,回家自己屠宰加工,那么在这些牛羊的组织、血液、尿液和分泌物中,就可能存在有布鲁菌!

3.  其他污染食物

不当的清洗、储存方式下,布鲁菌可以在环境中“旅行”,还会污染其他食物,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提高警惕。

二、预防布氏病:五大要点

1.  精明选择

尽量避免购买生鲜奶,而选择超市经过巴氏杀菌等工艺消毒过的袋装、盒装奶。还要去正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牛肉、羊肉、猪肉等,正规柜台上会有经营许可证,经过检疫的肉上往往盖有蓝色的检疫印章。

2.  保持清洁

处理食物前要洗手,处理食物时可以戴上橡胶手套;要及时用流动水清洗餐具、厨具等,避免细菌的滋生;保证厨房环境的清洁,冰箱内外、洗菜池、地面都要注意清洗。

3.  生熟分开

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生熟分开,用后分别清洗干净,以避免布鲁氏菌等病原体的交叉感染。

4.  煮熟食物

我们要将食物彻底煮熟,以完全杀灭病原菌。布鲁菌在60度的水中能存活10-20分钟,在80度的水中只能存活5-10分钟,在100度的水中则会在短短三分钟内走向灭亡。所以清除布鲁菌时,一是要用高温加热生鲜奶,二是要用水将肉制品充分煮熟。

烧烤和涮肉时要特别注意将肉类做熟。相比于水煮,烧烤常常不能将肉类完全烤熟,更有人为了追求肉质的细嫩,故意不将羊肉烤到全熟,幸存下来的布鲁菌就会经口感染人体,引起布氏病。吃火锅时,牛羊肉不能“一涮而过”,而要将其充分加热,保证至少五分钟的加热时间,以将布鲁菌等病原菌充分灭活。

5.  安全温度

要在不利于布鲁菌生长、繁殖的温度下放置食物。烹调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储存时则要放入冰箱冷藏(5℃以下)。

家有“夺命菌”,隐藏在鲜奶、生肉和污染食物中,轻则引起发热,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让我们从牛羊肉的选择、处理和保存各步中着手,做好上面五点,布病再也不用怕!

#预防#病因#羊布氏杆菌病
阅读数 5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感染布鲁菌的牲畜典型症状是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经过规范治疗可痊愈简介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是布氏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人类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主要有绵羊、山羊、牛、猪等)的体液或摄入源自这些动物的食品(如未经过消毒的羊奶、牛奶及未煮熟的牛羊肉等)被感染,是全世界最普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症状表现[1]:典型症状是长期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诊断依据[1]:依据传染源密切接触史或疫区生活接触史,以及典型的长期发热、多汗、乏力等症状,结合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布鲁氏菌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疾病类型[1]:根据病程长短分类:急性期:病程在3个月以内;亚急性期:病程在3个月到1年;慢性期:病程超过1年。是否具有传染性[1]?是,国家乙类传染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染?怎么预防[1,3]?传染源主要是感染布鲁菌的羊、牛、猪等家畜、家禽或野生动物。布鲁菌可经皮肤及粘膜、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目前人用布氏杆菌病的疫苗由于存在多种缺陷,应用极少,主要预防手段为对牲畜进行菌苗接种(给牲畜接种布鲁氏菌菌苗),避免牲畜感染;高危人群注意防护消毒;普通居民避免食用来源明的、未煮熟煮沸的牛羊肉及乳品。是否常见?本病在牧区较为常见。是否可以治愈?经过及时、彻底、规范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我是大医生·我是大医生王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查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