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引发的“感染性休克”,7种「致病菌」青睐这些食物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比起各式各样的中式炒菜,生鱼片、蔬菜沙拉、生拌牛肉等生食似乎更能获得现代人的青睐,不仅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还少了厚重的油腻感。

 

但这种被一些人视为“纯天然”的饮食方式,可能让身体承受巨大的健康风险。近日,一名女子因大量吃寿司等生食导致细菌感染,引发感染性休克。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吃生食时哪些细菌会藏匿其中,分别带来什么危害,并提醒你几个安全细节避免病从口入。

 

受访专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钟凯

中国注册营养师 刘萍萍

 

大量吃生食致感染性休克

 

近日,“女子高烧三周不肯就医致多器官衰竭”的话题冲上热搜,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竟然是因沙门氏菌感染引发。

 

据报道,这名36岁女子在一个月前腹痛、腹泻、发热,因担心去发热门诊看病会被隔离,“硬挺”三周。而后,因高烧40摄氏度,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被家人紧急送院就医。

 

医生介绍,女子入院时严重感染性休克,多器官系统衰竭。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在她的体内发现存在大量沙门氏菌感染。通过追问家属,发现原来患者嗜好吃寿司等生冷食物,此次发病前吃了大量寿司。经过20多天抢救,该女子已好转出院。

 

病从口入!警惕7种“致病菌”

 

俗话常说病从口入,致病菌闯进人体正是钻了人们进食的空子。除了沙门氏菌,人体肠道传播疾病的微生物还有许多种。

 

这些致病菌不但有着偏好食物,造成的疾病后果也十分可怕。

 

沙门氏菌  很隐蔽

 

沙门氏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其中鸡肉最易被污染。

 

沙门氏菌具有隐蔽性,由于它不分解蛋白质,被其污染后的食物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化。

 

 

夏秋两季是沙门氏菌最活跃的季节,常见的感染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甚至引发败血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  能产“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肤上常有它的踪迹,常污染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奶和奶制品、肉和肉制品、糕点等。

 

金葡菌本身的杀伤力有限,但如果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就可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它耐热性很强。

 

人吃了含有金葡菌肠毒素的食物后,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大肠杆菌  无处不在

 

大肠杆菌在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内普遍存在。大多数大肠杆菌无害,但有一部分能引起人类腹泻,这些大肠杆菌被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

 

致泻性大肠杆菌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水果、饮料和冷荤凉菜等。如果感染危害较大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例如大肠杆菌O157:H7),常有突发性的腹部痉挛,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单增李斯特氏菌  不怕冷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它常污染肉、奶及其制品、水产品等,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污染率最高

 

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命力顽强,在冰箱冷藏室仍可以生长繁殖。单增李斯特氏菌一般导致肠道感染,病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空肠弯曲菌  爱高温

 

空肠弯曲菌最喜欢的温度为42℃~44℃,而禽类的肠道里恰恰就是这个温度。

 

最常见的污染食品为禽畜肉和生鲜奶,生鸡肉更是它的最爱。多数人在感染之后的2~5天出现病症,例如发热、头痛、腹泻等。

 

副溶血性弧菌  偏爱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

 

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

 

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腹泻多呈水样便。

 

阪崎肠杆菌  耐干燥

 

阪崎肠杆菌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微生物,具有耐热、耐干燥、对渗透压的忍耐力较强等特点,可长时间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

 

如果奶粉在冲调、存放时操作不当,就可能被环境中的阪崎肠杆菌污染。

 

这种菌最容易袭击1岁以下,特别是早产、出生体重偏低、免疫力比较低下的婴幼儿,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

 

生吃牢记4个“安全提醒”

 

生鱼片、寿司卷、有机蔬菜……食物生吃好还是熟吃好?有人认为:生吃不会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素,更能还原本味。

 

其实,生吃食物也要掌握技巧,否则可能带来致病风险。

 

3类蔬菜不适合生吃

 

如果喜欢生吃,建议到正规超市优先选择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其种植环境、卫生条件更有保障。生吃果蔬时一定要彻底洗净。

 

这几种食物最好不要生吃:

 

  • 扁豆等豆类食物,需加热熟透才能破坏其毒素;
  • 土豆、山药、红薯等,含淀粉较多,生吃不易消化;
  • 菠菜、茭白、竹笋等含草酸较多的蔬菜,最好也用沸水焯烫之后再吃。

 

 

生鱼片加芥末不能杀灭寄生虫

 

不少人认为,吃生鱼片等可能有寄生虫的食物时,只要加芥末、蒜泥等就能将其杀灭。然而有研究发现,对于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囊蚴来说,青芥末需要8小时才能将它全部杀死。

 

吃生鱼片时,并非把它们长时间泡在芥末里,只是蘸一下而已,再加上它们通过口腔、咽、食道的时间也很短暂,而到了胃之后,芥末浓度就改变了,根本没法保证能完全杀死寄生虫。

 

如果想要杀灭寄生虫,最可靠的做法还是加热煮熟。

 

有机食品并非都能生吃

 

有机食品虽然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但是有机农药、有机肥(如动物粪便)还是可以使用的。

 

有机农药和化学合成的农药一样有毒性,一样可能有残留,如果没充分清洗干净就吃到人体内,同样可能危害健康。

 

有机肥,如动物粪便,本身就可能携带一些虫卵、致病菌等,如果不小心污染有机作物,并通过生吃进入人体,也会威胁健康。

 

几类人不适合生吃

 

  • 一吃生冷的食物就容易腹泻、胃胀的人,不适合吃生的食物。
  • 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的产妇,最好不要生吃。
  • 营养不良,需要加强营养的人,也不应生吃。一方面生吃难以提高食物的摄入量,另一方面可能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反而加重营养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生吃在营养保留方面更有优势,而熟吃虽然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却有利于某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做到4点,避免“吃”出感染

 

尽管致病菌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生活中做好以下细节,就可以躲开致病菌的威胁。

 

食材新鲜安全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例如喜欢生吃鱼片,最好选择深海鱼类生吃,可以保住更多营养。

 

比如通常在高温下,三文鱼中的有益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被破坏。但购买三文鱼一定选择产自深海的、新鲜的,才能避免吃到受过污染的鱼。

 

生熟分开处理食材

 

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比如使用两套案板,做到生熟分开等。

 

厨具和台面最好也用洗涤剂清洗。处理生肉及其制品后要用肥皂洗手,中途接电话、倒垃圾、上厕所之前之后都要洗手。

 

 

冲洗生食避开其他食物

 

冲洗生鸡肉等生食时,避免水花四溅。如果要剁生肉,也尽量把水沥干,多用切、少用剁,并且把周边其他食物拿远一点。

 

做熟食物,尽快吃完

 

食物要烧熟煮透,特别是肉类、乳制品等易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做熟的食品应尽快吃掉,夏秋季节在常温下存放不应超过4小时。

 

食品应贮存在60℃以上或4℃以下的环境中,在冰箱内存放的饭菜必须回锅充分加热。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3种食物尽量少碰,容易诱发疏松

3种食物尽量少碰,容易诱发疏松

#疾病预防 #骨科 #药物治疗
四季健康谈
四季健康谈
“虫从口入”——吃生鱼片可能会感染寄生虫

“虫从口入”——吃生鱼片可能会感染寄生虫

#饮食 #检查 #诊断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爱吃这6种食物的人,极少生病

爱吃这6种食物的人,极少生病

#饮食营养 #疾病预防 #营养
妙真健康
妙真健康
胃病

胃病"根源"已找到!1种细菌在作祟,6个症状可确诊

#老年 #疾病概述 #疾病预防 #常见症状 #幽门螺杆菌检查 #消化内科 #未成年 #成年人
薛医生课堂
薛医生课堂
痛风疾病出现,可能是这几类食物惹的

痛风疾病出现,可能是这几类食物惹的

#疾病预防 #疾病检查 #疾病病因 #常见症状
产科医生花晓琳
产科医生花晓琳
吃羊肉也会造成细菌感染?小心这种“夺命菌”

吃羊肉也会造成细菌感染?小心这种“夺命菌”

#病因 #常见症状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免疫力下降,当心“腐烂菌”感染

免疫力下降,当心“腐烂菌”感染

#概述 #病因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鸡西“酸汤子”事件敲警钟!这些食物也有中毒风险

鸡西“酸汤子”事件敲警钟!这些食物也有中毒风险

#中毒处理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寿司健康有营养?看完你就会懂

寿司健康有营养?看完你就会懂

#食谱 #营养
营养师王钦先
营养师王钦先
频繁出现感冒,常吃7种食物,多做6件事

频繁出现感冒,常吃7种食物,多做6件事

#预防 #患病护理 #中医 #养生知识 #呼吸内科
高医生健康说
高医生健康说
北京海淀区的线上问诊经历:一位传染科医生的专业与关怀

北京海淀区的线上问诊经历:一位传染科医生的专业与关怀

#低血糖 #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 #医生建议 #血常规检查 #脓毒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中风 #互联网医院 #血常规 #传染科 #脓毒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互联网医院 #线上问诊 #炎症指标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线上问诊 #北京海淀区
感染性休克会血压下降吗?这些症状很危险

感染性休克会血压下降吗?这些症状很危险

#血压下降 #并发症 #血压下降 #症状 #并发症 #治疗 #感染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交感神经兴奋
感染性休克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感染性休克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治疗方法 #病因治疗 #护理措施 #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 #预防感染 #血管活性药物 #护理 #感染性休克 #血容量 #酸中毒 #感染性休克 #病因 #血容量 #酸中毒 #预防
感染性休克可用抬腿试验评估是否需补液

感染性休克可用抬腿试验评估是否需补液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EGDT #血容量 #抬腿试验 #治疗 #抬腿试验 #治疗 #血管升压药物 #补液 #补液
小儿休克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小儿休克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 #过敏性休克 #儿童 #感染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健康 #休克 #医疗 #急救
感染性休克的抢救药物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的抢救药物有哪些

#抗感染 #感染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 #抢救药物 #治疗措施 #感染性休克抢救 #抢救药物 #治疗措施 #抗感染治疗
感染性休克怎样急救

感染性休克怎样急救

#症状 #症状 #急救 #急救 #病原微生物 #治疗 #治疗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预防
感染性休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 #感染预防 #疾病诊断 #治疗方案 #血管活性药物 #循环稳定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血管活性药物 #循环稳定 #多器官功能衰竭 #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 #病因 #预防 #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
菌血症引发感染性休克如何护理

菌血症引发感染性休克如何护理

#菌血症 #菌血症 #感染性休克 #免疫系统 #感染性休克 #免疫系统 #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 #护理 #护理
感染性休克恢复后如何护理

感染性休克恢复后如何护理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 #感染性休克 #康复锻炼 #感染性休克 #恢复期护理 #恢复期 #血压 #心理 #血压监测 #心理护理 #护理
败血病性休克 患友问诊
正确处理化脓性感染:避免传统错误做法

正确处理化脓性感染:避免传统错误做法

我套了猪苦胆并在使用红霉素,想知道是否是重度感染?患者男性17岁
男 50 2024-10-18 11:12:37
脓毒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脓毒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岳母刘金莲在岳阳市中心医院重病室8床,出现脓毒性休克的症状,包括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灌注不足,伴随低血压和乳酸酸中毒等问题,是否有可能逆转?患者女性69岁
女 70 2024-10-18 11:12:37
感染性休克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感染性休克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可能会威胁生命。它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引起,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并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
女 8 2024-10-18 11:12:37
医生解答:炎症的保守治疗方法

医生解答:炎症的保守治疗方法

我最近有胸闷和咳嗽的症状,医生给开了搏拿、诺力思和氨溴索,想了解这是什么病?患者女性62岁
男 19 2024-10-18 11:12:37
大面积烧伤疑似感染性休克紧急就医

大面积烧伤疑似感染性休克紧急就医

大腿大面积烧伤,疑似感染性休克,急需就医。患者男性33岁
女 69 2024-10-18 11:12:37
中度贫血和下肢浮肿的治疗建议

中度贫血和下肢浮肿的治疗建议

我妈妈有中度贫血和下肢浮肿,曾经因丙肝引起肝硬化失代偿期,最近因泌尿系统感染导致的脓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已经恢复。她的类风湿关节炎已经有30年。现在她担心肝脏再次出现问题,两个月前做了腹部B超,没有发现腹水。最近没有发热,但血常规显示有病毒感染的迹象。请问如何治疗?患者女性62岁
女 48 2024-10-18 11:12:37
大肠脓毒性休克的紧急处理和治疗建议

大肠脓毒性休克的紧急处理和治疗建议

我可能患有大肠脓毒性休克,需要紧急处理和专业的医疗干预。请问这种病能否治愈?还有,在用药和日常生活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患者男性67岁
女 30 2024-10-18 11:12:37
脓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脓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一周前开始发热,咳嗽严重,吃了阿奇霉素3天,今天中午又发热,白细胞计数很高,担心是否是脓毒血症?
男 27 2024-10-18 11:12:37
甲沟炎症状及治疗

甲沟炎症状及治疗

脚趾甲周围红肿、疼痛,怀疑是甲沟炎。患者男性30岁
男 43 2024-10-18 11:12:37
疖肿的诊断与治疗

疖肿的诊断与治疗

我有一个红色肿物,已经一个礼拜了,喷了碘伏,吃了降火的药。请问这是什么病?患者男性34岁
女 46 2024-10-18 11:12:37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