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羊肉也会造成细菌感染?小心这种“夺命菌”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大部分人都知道生肉上可能会携带一些病原微生物,所以一般家庭在做饭的时候对待生肉都会注意清洁。那么,到底生肉中到底是什么“细菌”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要格外引起注意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种牛羊肉上比较常见的细菌——布鲁氏菌。

 

 

什么是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是一种致病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在我国,布鲁氏菌主要来自羊肉,而且以羊型布鲁氏杆菌对人体的传播性最强、致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其次为牛肉和猪肉。

 

布鲁菌病(也称布病、波浪热)就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是全球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

 

 

布鲁氏菌怎样感染

 

布鲁氏菌可以在细胞内寄生,能适应细胞内的环境。如果人体没有专门对付它的抗体,它就可以比非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更容易待在细胞内,并且由于身处正常细胞内,可免受人体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和其他抗菌物质攻击。

 

如此,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反而起到了保护布鲁氏杆菌的效果。这时候,淋巴结就成了局部原发性病灶,一些强壮的细菌就会在吞噬细胞内就地取材,大肆进行代谢和繁殖活动,从内部逐渐瓦解吞噬细胞。

 

 

一批批布鲁氏杆菌,重新进入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就形成了“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检测出细菌存在”的菌血症。在血液里,吞噬细胞军队又来与布鲁氏杆菌作战,战场随血流扩展到全身。

 

随后,这些被吞噬的布鲁氏杆菌集中在肝、脾、骨髓等地开始繁殖,成了多发性病灶。当敌“菌”规模越来越大,吞噬细胞应接不暇时,布鲁氏杆菌则在细胞外的血液中代谢和繁殖,从而造成败血症,长时间引起间歇性发热,也就是“波浪热” “弛张热”之名的由来。

 

 

我国将布病列为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反复高热、肌肉和关节疼痛、淋巴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等,部分慢性病里还会有脊柱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其并发症包括了脑膜炎、心内膜炎、菌血症、毒血症、血管炎、脊柱炎等。

 

除了畜牧业的从业人员易被布鲁氏菌感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理生肉的时候也可能被感染。比如:如果手部有皮肤破损,这个时候如果去接触生的牛、羊、猪肉,细菌有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如果清洗生肉的时候水龙头开的太大,飞溅的水花可能将布鲁氏菌带进鼻腔粘膜,继而感染人体。

 

 

因此预防布鲁菌感染非常重要,我们呢需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健康不受到坏细菌的侵害。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