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冻哭人的“拉尼娜”来了,今年冬天真的会更冷吗?

冻哭人的“拉尼娜”来了,今年冬天真的会更冷吗?

有人说,相比往年,今年仿佛只有三个季节:春季、夏季和冬季;还有南方的网友感慨,今年10月,要么热得像9月,要么冷得像11月,反正不像10月……

 

微博上相继出现“今冬北方或出现极端天气”“北京可能提前入冬”等话题。不少人疑惑:今年冬天真的会更冷吗?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影响着气候的“拉尼娜”是什么,并教你如何在低温天气正确保暖。

 

受访专家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延彬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杨国庆

 

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

 

国家气候中心10月22日消息称,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而早些时候,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报也指出,一次较弱的拉尼娜事件可能在2021年晚些时候开始形成,并连续延续到第二年。

 

鉴于2020~2021年秋冬季曾出现拉尼娜事件,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

 

 

通常而言,受拉尼娜影响的冬季,北半球极端冷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比较高。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的音译,这个词的原意是“小女孩”,是一种与厄尔尼诺(“小男孩”)相对应的海洋大气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它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

 

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它们都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还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厄尔尼诺(上)和拉尼娜(下)盛期示意图

 

195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16次拉尼娜事件。继上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后(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今冬将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即连续两年冬季发生“双峰型拉尼娜”。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看: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

 

而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会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

 

拉尼娜会让今冬更冷吗?

 

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

 

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气温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并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的《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和于2017年5月发布的《冷冬等级》国家标准,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身体6个部位要重点保暖

 

不管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在低温环境下,身体的“薄弱”部位如果受寒,则整个人更易感到冷,以下部位需要重点保暖。

 

头部

头部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之一,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一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零下10℃左右时,会有3/4的热量从头部“跑掉”。

 

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头部受寒血管收缩,易引起血压飙升而发生脑卒中

 

颈部

脖子受凉,颈椎病咽炎就会接踵而来,冷天脖子僵硬,往往就是脖子受寒的表现。

 

 

后背

中医认为,背部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把阳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如果背部受寒,抵御寒气的能力会大大下降。

 

肚脐

肚脐受凉,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消化系统疾病

 

膝关节

膝关节没有丰厚的脂肪和肌肉保护,血液供应较少,对温度和湿度都非常敏感,受寒易发生退行性变化,出现疼痛、屈伸不利等问题。

 

双脚

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热量也往往供应不足,长时间受凉,不但容易长冻疮,还可能引发感冒等问题。

 

提前学一套“保暖法则”

 

想要在低温天御寒保暖,只是穿厚衣服可能还不够,做好下面4件事,帮你过个温暖的秋冬。

 

1 吃温热食物

天冷时,还可以通过饮食御寒,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都有助驱寒。

 

钙不足,脂肪合成会增加,产热能力下降,也会妨碍抗寒能力。吃一些钙含量高的乳制品,如热牛奶、酸奶以及奶酪,对暖身有所帮助。

 

2 坚持运动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缓解怕冷症状。

 

冬季可以选择暖和的天气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3 选对衣物

紧身衣物会导致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手脚冰凉,人只会更冷。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外套最好过腰过腹。

 

 

  • 出门戴顶帽子,最好能遮住额头,风大可以选择防风的皮帽。
  • 戴围巾或穿件高领衫,不要让脖颈后面暴露在外。
  • 穿个背心或马甲,有助缓解后背发凉的情况。
  • 避免穿低腰裤,外套最好过腰过腹,利于腹部保暖。

 

进出室内、外,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让体感温度基本保持恒定,尽量减少温差的刺激。

 

4 睡前泡泡脚

晚上7~9点,用40℃左右的水,浸泡双脚15~20分钟(不宜超过20分钟),让水漫过脚踝,泡至身体微微出汗。泡完后立即擦干双脚,并穿上保暖袜子。

 

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足癣等皮肤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儿童等人群不宜泡脚。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脑中风后遗症饮食调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脑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在进行饮食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限制盐分摄入: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应限制每日盐分的摄入量,避免过多的钠离子摄入导致血压升高,加重病情。 2. 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血糖,有助于预防便秘,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有益。患者可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3. 控制脂肪摄入: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应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 5. 保持水分平衡: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便秘。 除了饮食调理外,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老年健康守护者

10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网球肘的治疗与预防:如何有效缓解疼痛?

网球肘,这一常见的局部关节劳损问题,让许多网球爱好者以及办公室工作人员感到痛苦。正确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网球肘的成因。长时间重复的握物、扭转等动作会导致肌肉和肌腱的慢性损伤,从而引发网球肘。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我们应该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并采取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涂抹红花油并进行适当按摩来缓解症状。这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对于轻微的网球肘症状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然而,如果症状已经相当严重,疼痛难以忍受,且影响到日常生活,那么我们可能需要考虑采用更为激进的治疗方法。比如手术,通过手术可以重建骨头,平衡软组织,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伤口发炎、足部肿胀,或拇趾再度外翻等并发症。 除了手术治疗,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量身定做的矫正鞋弓垫。这种矫正鞋垫可以帮助分散足部压力,减轻疼痛感,有助于软组织的恢复。 在杭州下城区,有许多专业的医疗机构可以为网球肘患者提供治疗服务。在选择医院和科室时,患者应该考虑医院的专业水平、医生的经验以及患者的个人需求。

医疗科普小站

1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上品桂圆烘干,美食爱好者的首选

医疗故事汇

1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智能按摩设备助您缓解全身酸痛症状

医疗科普小站

10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预防和缓解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又称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化和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关节的磨损和退化逐渐加重,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缓解骨质增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关节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2. 保持健康的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3. 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凉。 4. 适当服用抗骨质增生药物,如抗骨质增生丸、骨刺片等。 5. 定期进行关节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关节问题。 以下是一个关于骨质增生的真实案例: 张先生,60岁,患有骨质增生多年。他曾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他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抗骨质增生丸和骨刺片,并配合适当的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也有所提高。

绿色医疗倡导者

1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有效应对腱鞘炎:全面解析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外伤、长期重复劳损、骨关节炎、免疫性疾病以及感染等。一些特定职业,如打字员、货物搬运工以及长时间电脑操作者,更容易患上腱鞘炎。女性和糖尿病患者患病风险更高。 腱鞘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晨僵、肿胀、弹响以及活动障碍。这些症状在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但随着活动增加,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治疗腱鞘炎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减轻炎症并恢复肢体功能。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制动、热敷、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外用消炎止痛膏、物理治疗(如激光、超声波和伸展运动)以及局部类固醇注射等。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李女士是一位长期从事打字工作的会计,最近几个月,她开始感到手腕疼痛,尤其是在长时间工作后。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腱鞘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包括休息、热敷和物理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了预防腱鞘炎,建议从事重复性劳动的人群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手部伸展运动,保持良好的坐姿,并定期进行手部保健。

中医养生之道

1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纳豆的神奇健康功效大揭秘

数字健康领航者

1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适合老年人滋补的食品推荐

精准医疗探秘

1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应对类风湿关节炎:案例与治疗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有关,表现为对称性关节炎症、晨僵等症状。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坚持服用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以下是一个真实案例,让我们了解一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 张女士,45岁,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多年。起初,她只是感到关节疼痛,并未引起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节疼痛加剧,甚至出现变形。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了一家专科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确诊张女士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医生为她制定了治疗方案,包括服用药物、进行物理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张女士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积极配合物理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此外,医生还提醒张女士,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适当进行关节锻炼,增强关节功能。 3.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中医养生之道

12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狗狗关节保健必备神器推荐

医疗星辰探秘

1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立即咨询
plus免费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