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压让孩子走上糖尿病之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根据《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长期、前瞻性芬兰研究,与心理健康评分较低的儿童相比,心理健康评分较高的儿童在成年期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Am J Prev Med 2017 Mar 9)。

  2型糖尿病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预防作用尚不明确。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Laura Pulkki-R?back表示,早年生活对于以后的健康十分重要。一个稳定且健康的早期生活环境可以帮助儿童抵御以后肥胖或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为确定童年期积极的社会心理环境是否与成年人期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血糖模型更健康相关,另外BMI是否介导其中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分别在1986、2001、2007和2012对参与者血糖水平进行了测定。研究人员利用RR比对总的儿童心理评分与成年期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到2012年,3.4%的参与者患有2型糖尿病;33.4%的参与者为糖尿病前期;参与者平均血糖水平由4.63 mmol/L增至5.44 mmol/L。

  研究人员发现,将儿童期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饮食行为校正后,积极心理评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SD),2型糖尿病患病率减少21%(RR=0.79;95% CI,0.66-0.94)、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减少8%(RR=0.95;95% CI,0.86-0.98)。成年期BMI介导52%的相关性,而体重增加介导25%的相关性;年龄和性别对结果无影响。

  在其他因素评估中,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健康行为评估每增加1个SD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23%相关(P=0.003),压力事件评估减少1个SD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14%相关(P=0.04)。在线性回归分析中,积极社会心理得分增加与血糖水平降低相关;生长曲线模型显示,积极社会心理得分更高的参与者血糖模型更健康。

  研究人员表示,患者的生活状况的询问同样重要。同时应告知父母行为对孩子健康的显着影响,而促进儿童的健康始于对父母的干预。家庭生活中父母应注意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及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不过分增加儿童压力,为后代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

#糖尿病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常引发肾脏、视网膜、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终身服药简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确诊。糖尿病有哪些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除以上三种类型外,其他糖尿病的总称)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成年人患病率为11.2%。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要终身服药;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维持患者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情况控制好,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邹大进主任医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