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病症怎么回事?
作者:刘祥礼
病人经常感到过敏。除了一般的外界刺激强度外,他们还可以“清晰”地感知并过分关注体腔和内脏的正常活动,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恐病症吧。那么恐病症怎么回事,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人们熟悉的环境一旦发生改变,很多人就会患上精神心理类疾病,如疑病症,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同疑病症病人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患病率可能会增加。
二、、易感体因素
疑病症病人在病前往往就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的关注的性格,他们要求十分十美,男性病人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性则与癔症性格有关。
三、医源性因素
有一部分病人因为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诊断不确切而患上疑病症,如果医生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则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不少疑病症病人是因为喜逃避的性格,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压力转移为疾病,借此来逃避心理的压力和不良情绪的折磨。再加上生病会得到更多的照顾、小差错也会得到谅解、什么都不做也是理所应当,这也是导致患上疑病症的一大病因。
四、恐病症的自我调节方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以上就是对恐病症原因的介绍,应该已经了解了,疑病症的自我治疗,是指患者经医生充分解释后,认识到疑病症本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当患者意识到自己有疑病症等症状时,无需继续检查、会诊等,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与医生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疑病(症)[臆想症]
阅读数 162020-01-1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一种精神障碍,医学检查结果常呈阴性患者坚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未被诊断的疾病临床上以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简介疑病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担心或者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常反复就医,并且在得到阴性诊断或医生解释后,患者仍坚持己见,继续到处求医。疑病症的具体病因尚清楚,患者大多起病缓慢,且病程持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治疗以认知治疗等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大多可以缓解,但病程较长的患者预后常较差[1]。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患者固执地认为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且未被诊断的躯体疾病,具体表现为反复就医,在得到严重躯体疾病诊断后,患者仍坚持自己的想法,继续四处寻医。诊断依据:目前,疑病症有用于确诊的辅助检查方法,心理量表测试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一些根据患者自诉症状所做的检查(如颅脑CT、心脏彩超等)则用于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医生在诊断疑病症时,可参考的诊断依据如下: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且该观念持续存在,比如每天至少有1小时在担忧自己患病;患者存在躯体症状,即使有,也并支持严重躯体疾病的诊断。患者的患病想法建立在对躯体症状或体征的夸大性悲观理解之上,如稍有头痛就担心自己有脑部肿瘤等;过度关心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轻微的变化,常反复就医、花大量时间搜索疾病资料等;患者相信医生作出的诊断解释,哪怕多位医生作出严重疾病保证,患者仍能打消顾虑,频繁更换其他医生寻求诊疗。患者常因此感到精神痛苦,或出现社交、教育、职业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障碍[1]。疑病症有哪些类型?疑病症尚缺乏权威统一的分类方法。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常见。疑病症临床上比较少见,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患者于20~30岁间首发的情况最多,男女均可患病,明显性别差异[2]。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疑病症难以根治,但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忧虑,减少病态行为,从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是否遗传?可能遗传。疑病症可有家族聚集性,但遗传研究尚具体定论[1]。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