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教授:无刀、无瓣近视手术全面进入“全飞秒”时代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主任刘泉教授

  全飞秒激光手术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角膜屈光手术方式。

  整个手术过程无刀、无瓣、微创、快速,手术更为精确、更安全

  V isuM ax全飞秒系统已进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这是华南地区首家拥有这一屈光手术系统的公立医院。

400x300_001

  戴着厚厚的镜片,耳朵上架着镜框,手里捧着大叠参考资料,似乎已成为了中国学生的标准形象,据最新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大学生中近视比例高达90%,很多学生工作后为了摘掉眼镜,开始寻求准分子手术,然而视力回退、引发干眼、碰撞易引发角膜瓣移位这些潜在风险,让许多人踌躇不前,而现在随着一种叫做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的全球上市,对传统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手术有了改变,它彻底摒弃了角膜瓣的存在,从而大大减少了上述风险的产生。

  名词解释:什么是全飞秒激光手术?

  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主任刘泉教授介绍,飞秒激光是一种超短脉冲形式的激光,近年来它被逐渐应用到眼科领域,是一种全新的眼科手术手段,其能物理分离角膜结构。飞秒激光脉冲持续时间极短,为10-15S(飞秒)级,它在1秒内可绕地球7.5圈,其波长为1053nm,是一种近红外激光。由于极短的脉冲持续时间,其具有非常高的瞬时功率,可在透明组织内任意位置进行精确聚焦切割,可以完成微米级的精细手术,而且对切割区以外的组织影响小,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近年来它被逐渐应用到眼科领域,是一种全新的眼科手术手段。

  “其实在2010年之前,飞秒激光就已经联合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来治疗近视,通称为半飞秒手术,虽然它取代角膜刀制作角膜瓣。但是依然需保留制作角膜瓣和掀瓣步骤。”在10日召开的“中山眼科中心新一代全飞秒激光技术发布会”上,刘泉教授表示,全飞秒激光手术通过制作微透镜状的角膜组织薄片,再从4mm角膜上方小切口取出来改变角膜屈光力从而矫正近视,全程无刀、无瓣、微创、快速,手术更为精确、更安全。无需制作及掀开角膜瓣,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角膜表面生物力学的完整性和原先自然的表面张力,消除了LASIK术后上皮植入、角膜瓣移位及医源性圆锥角膜的潜在风险。同时角膜神经损伤少,干眼症的发生大幅度减少。本术式在近视矫正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上是一种新的超越。

  全飞秒激光手术VS传统 准分子激光手术

  无刀、无瓣,900度以下近视散光患者最适合

  传统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是需要用微型角膜板层刀,医生通过这种刀切开一个厚度为130微米的直径为9毫米的角膜瓣,把它掀开后用准分子激光磨镶角膜基质改变角膜屈光度,之后再把角膜瓣复位。“虽然制作角膜瓣联合准分子激光消融角膜基质矫正近视的经典手术方式经过22年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术后的视力恢复和患者舒适度也很理想,但角膜瓣的存在始终是这种手术方式的弊端。”刘泉表示,即使在均匀的角膜瓣掀开后再复位,也会有潜在的移位的风险,受到碰撞就可能让角膜发生移位或者皱褶。刘泉解释道,角膜瓣的存在或多或少会影响角膜生物力学,可能加速潜在性圆锥角膜患者的发病,导致视力下降、散光增加等。

  全飞秒手术不用制作角膜瓣

  而全飞秒手术则不再使用角膜刀,也不用制作角膜瓣,而是两次启动飞秒激光扫描分离角膜组织后,在角膜上方做一个约3毫米大小的浅层切口,就可以将飞秒激光制作的精确拟矫度数的小薄片角膜组织取出,真正实现了无刀、无瓣。“这里非常有意义的是这片组织可以像存脐血一样地在眼库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但保存费用昂贵。”刘泉说。

  全飞秒手术更有效更安全

  刘泉教授介绍道:“在传统机械角膜刀制瓣过程中,负压吸引环可以使眼内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对高度近视和眼底存在变性区或裂孔的患者来说有诱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而现在的飞秒激光技术采用和角膜曲率接近的弧形设计低负压吸引,不用压平角膜,使过陡或过平的角膜患者也能手术,手术过程更舒适而且眼内压升高幅度小、速度慢,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影响更小。”

  准分子激光在发射时和角膜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患者在激光治疗过程中配合不好,眼球有转动,可能会发生偏中心消融的情况,这样术后高阶像差增大,视觉质量受影响,而飞秒激光术中角膜被固定,激光与角膜“零距离”,定位准确;飞秒激光手术切口仅为原来切口的20%,角膜手术创面的面积减少了30%,因此,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另外,全飞秒激光手术对角膜神经损伤小,减少了干眼症发生几率。此外,整个手术过程病人都可以看到固视灯。

#病因#近视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视近物正常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或手术治疗矫正定期检查视力,关注眼底,防止视力进一步退化简介近视是屈光正的一种类型。当眼睛处于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光线有聚焦到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远处物体模糊清。这通常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过度弯曲、晶状体屈光力增加造成的[1]。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视近物正常。诊断依据:根据近视典型症状,并结合专业的视力检查、自动电脑验光等方法,可进行诊断。国际近视研究协会将近视的诊断阈值设定为≤-0.50D[1]。*注:视力检查结果提示“-0.50D”,即为生活中通常所称的近视50度。近视有哪些类型?近视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三种:1.按屈光成分分类,近视可分为:屈光性近视(由晶状体等屈光因素改变引起的)、轴性近视(最为常见);2.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以内)、病理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略高,伴有眼底并发症等,如夜间视力差、闪光感);3.按近视度数分类,近视可分为:轻度近视(近视50度~300度)、中度近视(近视300度~600度);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近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近年来,全球近视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青少年近视呈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表的《世界视力报告》显示,全球近视人数约为26亿,其中19岁以下近视者约有3.12亿,并特别指出:中国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较高,达67%[2][3]。是否可以治愈?近视一旦产生,法治愈,需要终身进行视力矫正。视力的矫正一般对正常生活有特别影响。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否。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赵阳副主任医师北京美尔目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