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专家发现结直肠癌生成的巨噬细胞可改善患者预后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和预后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结直肠癌治疗的新方向。上海东方医院胃肠外科韩俊毅博士与瑞士巴塞尔大学外科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发现,结直肠癌中的巨噬细胞并非如以往认为的“助纣为虐”,而是可能具有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巨噬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发挥着“惩恶扬善”的作用。然而,在恶性肿瘤中,巨噬细胞却往往表现出“助纣为虐”的特点。以往的研究表明,在很多肿瘤中,巨噬细胞的浸润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也成为了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
韩俊毅博士和Spagnoli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近千例的临床样本研究发现,结直肠癌中浸润并表达糖类抗原16的巨噬细胞与患者良好的预后相关。他们推测,结直肠浸润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可能与其他大多数肿瘤不同。为了验证这一推测,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的新鲜样本,通过基因筛选和测定,证实了与M1型巨噬细胞相关的包括GM-CSF的多种基因都有较高的表达,而与M2型巨噬细胞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却并不高。这表明,结直肠癌中可能存在有利于“抗肿瘤型巨噬细胞”的微环境。进一步的研究证实,GM-CSF可以刺激产生“抗肿瘤型巨噬细胞”。
通过对1239例结直肠癌样本组织芯片染色,研究团队发现,40.3%的结直肠癌样本可见弥散的GM-CSF蛋白表达,而正常结直肠样本中,仅有约10%的样本有GM-CSF蛋白表达。此外,存在“非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病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有GM-CSF蛋白表达较无GM-CSF蛋白表达病人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这项研究揭示了结直肠癌中巨噬细胞的独特作用,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通过深入研究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有望开发出针对巨噬细胞的靶向治疗方法,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