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不能吃什么
作者:许金云
多发性硬化症这个疾病目前不仅仅是发病率高,而且对于身体还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为此在患病之后就应该积极进行治疗,还应该在治疗期间注意调整日常饮食,尤其是一些不能吃的食物要禁忌。那么,多发性硬化症不能吃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了解吧。
1、脂肪过高的食物: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患病之后不能吃黄油、人造黄油、氢化类油,含有这些油的冰淇淋、糕点等都是不能吃的。因为这些食物之中含有的饱和脂质很高,吃了之后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和痊愈。
2、全牛奶和快餐:牛奶、奶制品等全牛奶食品,还有就是各种各样的快餐,都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上不能多吃想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肌体产生反应。
3、大剂量维生素的食品:患者在日常饮食上不能吃包括大剂量维生素的食品,比如说和燕麦食品及果糖,小麦、黑麦等均是不能吃的食物,这些食物吃了之后不利于多发性硬化病人身体健康。
4、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患病之后疾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该做到的就是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吃了之后会影响到患者的胃肠道健康。为此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该杜绝吃这些食物。
5、油腻食物:疾病患者还应该远离吃肥肉等油腻食物,肥肉等油腻食物都是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上应该做到的就是清淡饮食。
对于多发性硬化症不能吃什么,大家应该都清楚了。患病之后面对这些不能吃的是一定要禁忌吃,建议多吃些对于身体有好处的食物,比如说蚕豆油、阔叶的绿色蔬菜、鱼类等均是可以搭配吃的食物,并且日常饮食上还应该做到少吃多餐。
#饮食#全身性多发性硬化
阅读数 3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症状为肢体力、麻木瘙痒感等及视力障碍应及早正规治疗,可减少复发和残疾简介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近皮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遗传与环境等因素相关。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常见肢体力、肢体麻木、瘙痒、针刺感等感觉异常、眼肌麻痹、视力下降、复视、共济失调(运动和协调动作出现平稳的状态,能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发作性症状及精神症状等。多发性硬化患者尽管最终可能导致某种程度功能障碍,但大多数多发性硬化患者经过分期治疗、对症治疗,预后较乐观,约半数患者发病后10年只遗留轻度或中度功能障碍,病后存活期可长达20~30年,但少数患者可于数年内死亡[1]。症状表现: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常见症状有肢体力、肢体感觉异常(如肢体感觉麻木、瘙痒等)、眼肌麻痹、视力下降、复视、共济失调、发作性症状及精神症状等。诊断依据: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以客观病史和临床体征为基本依据;充分结合辅助检查特别是核磁共振,寻找病变的时间多发及空间多发证据;还需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尽可能寻找电生理、免疫学等辅助证据。依据患者发病年龄在10~50岁;缓解后常多次复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同时存在着两处以上的病灶,并经过核磁共振、诱发电位等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多发性硬化有哪些类型?根据病程可分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进展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为罕见病。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0至40岁,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1.4~2.3)。发病率和患病率与地理分布和种族相关,我国属于低发病区,高发地区包括欧洲、加拿大南部、北美、新西兰和东南澳大利亚,发病率为60/100,000~300/100,000。离赤道越远,发病率愈高。赤道穿过的国家国家发病率小于1/100,000,亚洲和非洲国家发病率较低,约为5/100,000[2]。是否可以治愈?多发性硬化能治愈。但积极正规治疗可减少多发性硬化的复发,减少多发性硬化导致的功能障碍或者残疾,提高生活质量。是否遗传?是。多发性硬化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一般人群高12~15倍[2]。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