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了解伤寒的三个表现
相信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免不了出现一些疾病,而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就是伤寒疾病。此疾病是一种季节性的疾病,通常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比较高发,在患病之后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会让患者出现很多不良的症状表现,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伤寒的三个表现。
1、食欲不振
伤寒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多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而食欲不振就是初期比较明显的一个症状表现。同时患者还会伴有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表现,部分患者还会有便秘现象,另外因为肠道病变通常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位,所以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右下腹部的轻度压痛。
2、高热
高热是伤寒疾病比较典型的一个症状表现。伤寒所诱发的高热,通常体温会高达39~40摄氏度,24小时内的体温波动相差不会超过1度。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应该立即使用物理降温或一些退烧药物进行治疗缓解,避免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出现。
3、相对缓脉
相对缓脉也是伤寒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都会出现相对缓脉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所导致的。并且这个时候患者的体温和脉搏是不成比例的,可能体温在40度,而脉搏仅仅在90~100次左右。而且年龄越大,伤寒后相对缓脉出现的几率就会越大。
以上就是伤寒的三个表现。当发现身体出现这些异常表现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确诊,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此疾病在治疗时主要就是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另外还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尽量多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对病症是有不错的效果的。
向本文作者提问

李庆彦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肝病科
好评100%|接诊量17|响应时长249分钟
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艾滋病、狂犬病等
¥30起
问医生
#伤寒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症状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腹部适、皮疹等经规范抗菌治疗后可治愈简介伤寒(typhoidfever),是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杆菌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伤寒的典型症状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玫瑰疹、肝脾肿大等,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经过规范抗菌疗后可治愈,救治及时也可能威胁生命[1]。症状表现[1,2]:伤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热度呈阶梯形上升,3~7天后逐步达到高峰,可达39~40摄氏度。之后逐渐出现持续发热、玫瑰疹、消化系统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伤寒典型症状。诊断依据[2]:依据在伤寒流行季节(夏秋季)和流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摄氏度)1周以上,并出现腹部适、玫瑰疹、神经系统症状(如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等)等症状;结合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并符合病原学检查(从血、骨髓、尿、粪便或玫瑰疹刮取物等任一标本中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如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则更有意义),可确诊伤寒。疾病类型[2]:根据发病年龄、人体免疫状态、致病菌的毒力与数量、临床表现、治疗情况以及有基础疾病等因素,分为:典型伤寒轻型伤寒暴发型伤寒迁延型伤寒逍遥型伤寒小儿伤寒老年伤寒是否具有传染性[1,2]?该病为国家乙类传染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2]?传染源主要是伤寒患者及带菌者。伤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是传播伤寒的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传播或虫媒传播可致散发病例。怎么预防[1,2]?预防接种,是伤寒流行区居民及旅行者预防伤寒的有效方式,常用的疫苗有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的三联混合灭火菌体疫苗、伤寒杆菌Ty21a活菌苗、伤寒Vi多糖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服药是高危人群的有效预防方式,常用药物为复方磺胺甲噁唑。是否常见[3]?伤寒在我国是常见病。我国伤寒疫情整体发病率较低,但个别地区存在流行。根据统计,我国伤寒的发病率约为0.65/10万,鲜有死亡病例出现是否可以治愈[1,2]?是一种可治愈、可控制的疾病,经过规范抗菌治疗可以治愈。是否遗传[1,2]?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