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的手术适应症有哪些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柳瑞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很多病人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换瓣手术的方式,来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不过在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之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只有满足了手术的适应症,才能进行手术,手术的成功几率才会更高。

第一、二尖瓣狭窄

患者的瓣叶活动良好,但是如果二尖瓣钙化严重已经形成了漏斗样改变,导致血液流通出现了明显异常,这种情况需要实施瓣膜置换手术。

第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当二尖瓣瓣环扩大或交界部位局限的瓣叶发生了卷曲,通过成型手术难以完全矫正或成型手术失败,那么则需要进行二尖瓣置换,另外二尖瓣狭窄同时有关闭不全的则需要进行换瓣手术。

第三、三尖瓣损坏

一般三尖瓣损坏,不用做换瓣手术,但是如果病变特别严重,也需要考虑手术。三尖瓣置换手术目前并不是很多,但有手术适应症的,也要尽早手术。

第四、主动脉瓣狭窄

有的患者是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可以在青少年时期进行手术,而一些中老年人多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这种情况也需要进行主动脉瓣置换。

第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由于瓣环扩大、瓣环撕裂、穿孔、脱垂等引起,当病情较为严重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心脏瓣膜病在刚开始的时候,通过药物控制效果还比较不错,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瓣膜损伤越发严重的情况下,则需要根据身体的状况实施瓣膜置换手术。具体看是哪个瓣膜发生了病变,然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之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概述#心脏瓣膜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心脏瓣膜异常引起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心悸、气急、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等主要采取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一般预后较好简介心脏瓣膜病,指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的狭窄和(或)关闭全而引发的心脏病,常见的病因包括风湿热、黏液样变性、瓣膜退行性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性等,虽然,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在逐年下降,但风湿热仍为该病的主要病因。心脏瓣膜病为我国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心悸、气短、乏力、疲倦、活动耐量下降等,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少尿,甚至出现端坐呼吸等,主要采取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救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者,一般预后较好[1][2]。症状表现: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疲倦、活动耐量下降等,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少尿,甚至出现端坐呼吸等。诊断依据:通过问诊(用于了解患者是否有风湿热病史、是否存在心悸、气短、乏力、活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等表现)的方式初步做出诊断,结合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等检查进一步做出诊断。心脏瓣膜病有哪些类型?1.根据发病部位分为:二尖瓣疾病二尖瓣关闭全二尖瓣狭窄2.主动脉瓣疾病(1)主动脉瓣关闭全(2)主动脉瓣狭窄3.三尖瓣疾病4.联合瓣膜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心脏瓣膜病为我国的一种常见疾病[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及早发现并采取规范化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救治,一般可以治愈,且预后较为良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胡海波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