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怀孕怎么办
作者:惠丽超
女性在怀孕期间可能会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其发病率大概在千分之1到3左右。如果对该疾病不管不顾或者处理不当,那么容易造成产时大出血或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不良。那么,面对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应该怎么办呢?
1、急性期的治疗
如果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是处于急性发病期,虽然有八成左右的患者会自行恢复,但是其也有可能导致胎儿在急性发病期期间死亡,因此一定要做合理的处理。一般在这时候,会给予患者泼尼松治疗,这可以让血小板数量升高,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2、慢性期的治疗
如果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处于慢性期,那么其可能会反复发作,并且会因为感染导致血小板遭受严重破坏,让病情加重。这个时候,患者需要预防感染,如果是隐形出血者,那么要预防创伤,对于已经出现的创伤出血情况,可以给予氨甲环酸盐这类止血药进行治疗。对于严重出血患者,则可以去医院进行输血治疗。
3、做好日常护理
对于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患者来说,做好日常护理很关键。日常护理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要预防出血;要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要保证高营养高蛋白的清淡饮食等。对于已经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饮食方面需要以流食为主。
总的来说,对于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治疗,一方面要根据疾病是处于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日常的生活卫生以及饮食方面的管理,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或伴出血症状多发于儿童、育龄期女性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法根治,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又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将该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儿童多见,一般呈自限性,约80%患儿在6个月内可自行缓解[1-3],后者成人多见,一般起病隐匿;与男性相比,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较高,超过60岁的老年人也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主要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也有些患者并会出现出血症状,只在体检时提示血小板减少;还有些患者会伴随显著的乏力症状。该病常持续或反复发作,间歇性缓解,目前并有根治的方法,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难治性及老年ITP患者预后差[1-3]。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较严重的患者甚至可出现颅内出血,通常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有些患者并会出现出血表现,只在血检时提示血小板减少;还有些患者会伴随显著的乏力症状。诊断依据:以排他性诊断为主,如果患者满足以下指标,可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少于2次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减少,但是血细胞形态正常;体检脾脏通常增大;骨髓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数增多或者正常,有细胞成熟障碍;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类型?根据疾病进展速度,本病可分为: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罕见,发病率约为(5~10)/10万人口[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经过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等)或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后,可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疾病的病死率。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