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出血症状
- 多发于儿童、育龄期女性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
- 无法根治,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
简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将该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儿童多见,一般呈自限性,约80%患儿在6个月内可自行缓解[1-3],后者成人多见,一般起病隐匿;与男性相比,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较高,超过60岁的老年人也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主要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也有些患者并不会出现出血症状,只在体检时提示血小板减少;还有些患者会伴随显著的乏力症状。该病常持续或反复发作,间歇性缓解,目前并没有根治的方法,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难治性及老年ITP患者预后差[1-3]。
症状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较严重的患者甚至可出现颅内出血,通常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有些患者并不会出现出血表现,只在血检时提示血小板减少;还有些患者会伴随显著的乏力症状。
诊断依据:
以排他性诊断为主,如果患者满足以下指标,可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不少于2次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减少,但是血细胞形态正常;
- 体检脾脏通常不增大;
- 骨髓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数增多或者正常,有细胞成熟障碍;
- 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类型?
根据疾病进展速度,本病可分为: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罕见,发病率约为(5~10)/10万人口[1]。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治愈。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经过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等)或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后,可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疾病的病死率。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我想了解达那唑胶囊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是否适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其他相关疾病?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2
我想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的用药问题,包括用药建议、用法用量、有效期等信息。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
总交流次数:28
我想了解氨肽素片的用途和注意事项,是否适合我使用?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1
文章 重庆沙坪坝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线上问诊经历
我在网上看了一家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全国排名第2)的血液内科毕业博士医生,很专业很靠谱。我最近身上起了一些红疹,而且发现血小板数太低了,就觉得挺害怕的。于是我就在网上找了这位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
医生很快就回复了,先是问了我有什么医学问题需要咨询,然后根据我的描述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血小板太低了,可能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建议我到血液内科门诊就诊,并口服强的松治疗。我问能不能吃其他药,他还特地解释了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须到三甲医院血液内科医师开。
和医生的沟通很顺畅,他对我的问题给予了耐心和细心的解答,让我感到很放心。最后,我觉得这次线上问诊很满意,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但已经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需要诊疗,我会前往医院就诊。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重庆沙坪坝区血小板低症状,如何就诊?
今天我在网上医院进行了问诊,咨询了血小板低的问题。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描述,对我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评估,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建议我去血液内科门诊就诊,因为他们目前考虑的方向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医生还特别提醒我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一旦有任何变化要及时去急诊科。在结束的时候,医生再次强调了我需要去血液内科就诊,并给我一些药物治疗的建议。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细心。
如果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小孩血小板低的原因
儿童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凝血功能。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倾向增加,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以及药物、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引起的骨髓抑制。
2. 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等免疫性因素,以及感染、肿瘤、药物等引起的非免疫性因素。
3. 血小板分布异常:常见于脾功能亢进、肝脏疾病等。
针对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等。
2. 输血治疗:适用于急性出血或血小板计数极低的患者。
3. 骨髓移植: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4. 其他治疗:如脾切除、放疗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3.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原体。
4. 避免外伤:注意安全,避免跌倒、碰撞等外伤。
5.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
跨界医疗探索者
刘新月
主任医师
血液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
丹东市中心医院
王娜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